“四三法”控制河蟹抖抖病

河蟹“抖抖病”又称“颤抖病”、“环腿病”,是近年来河蟹养殖中危害最严重的疾病,目前病因、病原尚未完全清楚,也无预防[预防是指预先做好事物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偏离主观预期轨道或客观普遍规律的应对措施,汉语拼音为yù fáng,注音为ㄧㄩˋ ㄈㄤˊ。]和治疗的特效药物[药物是用以预防、治疗及诊断疾病的物质。]。笔者通过实践,发现采取“四三法”可以控制河蟹“抖抖病”的暴发。

  一、基础三条件
  1.环境。要求水源充足,无污染,水质清新,溶氧充足(5mg/L以上),pH值在7.5~8.5之间;蟹苗[春季是养蟹的关键时期,蟹苗的选择和投放决定着年终养殖的产量和效益。]种放养前要清除过多的淤泥,严格用药[用药出自《吕氏春秋·荡兵》,解释:指下药,使用药物。]物清塘消毒,并栽培水草,投放螺蛳,混养滤食性(鲢、鳙等)鱼类,以净化水体,营造一个有利河蟹生长的环境条件。
  2.蟹种。选择正宗长江水系、规格适宜的优质蟹苗种,杜绝从疫病地区购买来路不明、经长途贩运的劣质蟹苗种,放养时要对蟹苗进行严格的检疫和消毒。
  3.管理。水质要求:前期水肥(透明度[ 透明度是结晶矿物在磨制成标准厚度(0.03mm) 时允许光线透过的程度。]25~35厘米),水浅;中期水瘦(透明度25~40厘米),水深;后期水清(透明度45厘米以上),不断换水(进水时要控制和消灭病源)。饵料掌握“两头精,中间粗”,荤、精、青饲料合理搭配,定期添加蜕壳素,复合维生素等,坚持“四定”(定时,定位,定质,定量)投饵,保证蟹吃足、吃匀、吃好,提高河蟹自身的抵抗力,防止“病从口入”。

  二、预防三措施
 一是春季第一次蜕壳前进行一次外用药物预防,一种是预防寄生虫[寄生虫(parasite)指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高度退化,一生中大多数时间寄生于其他动物体内或体表的动物。]性疾病,常用药物有甲壳净,蟹虫净,纤虫绝杀等,另一种是预防细菌性疾病,常用药物有百毒净,菌毒清、三氯异氰尿酸[氰尿酸(英文名称cyanuric acid)又名三聚氰酸(tricyanic acid);2,4,6-三羟基-1,3,5-三嗪;2,4,6三羟基-均三嗪(2,4,6-triazinettriol);均三嗪三醇(sym-triazinetriol)。],金氯1号等;同时投喂3天保肝脏的药饵,常用药物有蟹宁,蟹立康,中药板蓝根等。
  二是6~9月中期和上市前分别再用一次除纤毛虫[纤毛虫属纤毛门(Ciliophora),大多数纤毛虫在生活史的各个阶段都有纤毛,以纤毛作为运动细胞器。]药和内服药。三是饲养期间,每半个月左右使用一次生石灰[生石灰,主要成分为**钙,通常制法为将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天然**,在高温下煅烧,即可分解生成二**碳以及**钙(化学式:CaO,即生石灰,又称云石)。],以杀灭过剩的浮游生物,提高水中钙离子的含量,增加水体透明度。

 三、治疗三步骤
 第一步,杀灭蟹体寄生虫(主要是固着类纤毛虫)。第二步,外消与内服相结合。外消药可选用溴氯海因、二氯海因、二**氯[二**氯(ClO₂)是一种黄绿色到橙**的气体,是国际上公认为安全、无毒的绿色消毒剂。]、三氯氰尿酸、非毒净等,根据病情一般一个疗程2~4次。内服药有蟹必康,蟹立康,蟹宁,克抖威,蟹安Ⅲ号,**灵[**灵,片剂。]、益生素等,上述药物选其一种,7天为一个疗程,病情严重时用量加倍或增加用药天数。在河蟹停止死亡后仍需再投喂2天药饵。第三步,河蟹“抖抖病”治愈后,全池泼洒一次生石灰,将池水调成弱碱性,以适应河蟹生长。

  四、用药三注意
 一要对症用药。要知道病因,药病相符,最好在水产科技人员的指导下选药、用药,遵医嘱。切忌滥用药物。
  二要了解药物。目前市场上供应的药物酸、碱性质不注明,用药不当会导致药效下降或无效,甚至起反作用。要少用抗菌素,多用消毒药,尽量不用有残留的有机磷农药,防止产生抗药性和对河蟹内脏**产生毒副作用。
  三要用量适当。一般按说明书[说明书,是以应用文体的方式对某事或物来进行相对的详细描述,方便人们认识和了解某事或物。]使用,根据水的肥瘦度及酸碱度不一样,再在说明书的基础上增加10%左右的量,但不能超过太多,亦不能少用。外用药物要求全池泼洒均匀,内服药物要用粘合剂将药物均匀地粘在河蟹适口、喜食的饵料上。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