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鳝养殖越冬期管理要做好四方面关键工作


在我们的鳝鱼[黄鳝属合鳃鱼目,合鳃鱼科,黄鳝属。]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过程中,水温低于15oC时,鳝鱼的吃食量明显下降,水温在10oC以下时,一般会停止摄食,随着温度[温度(temperature)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微观上来讲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的降低而进入冬眠[冬眠也叫“冬蛰”。]状态。由于经过长时间人工饲养网箱[网箱,具有存放物品容量固定、堆放整洁、存放一目了然、便于库存清点等优点,同时也提高了仓储空间的有效利用率。]内会积累大量的粪便,水草[一般是指可以生长在水中的草本植物,是许多水生动物的栖身地和庇护所,可以提高水中溶解氧含量以便水生动物呼吸。]老化及网箱因附着物过多不易进行箱内外水的对流,造成箱内水质[水质(water quality )水体质量的简称。]恶化,鳝鱼通过长时间的人工饲养,密度加大等情况导致鳝鱼的免疫能力降低,对疾病和环境突变的抗应激反应能力下降,进而会导致鳝鱼在冬季冬眠时常有大量死亡[死亡是相对于生命体存在(存活)的生命现象,意指维持一个生物存活的所有生物学功能的永久终止。],给养殖者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经过多年对养殖实践进行总结,认为网箱养殖鳝鱼越冬[词目:越冬 拼音:yuèdōng 英文: 释义:犹过冬。]死亡有多种原因,并可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一、体质[体质是由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所形成的,人类个体在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方面所固有的、相对稳定的特性,与心理性格具有相关性。]管理[管理(manage)是指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以人为中心,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便达到既定组织目标的过程。]

由于鳝鱼自身体质太差,对环境变化特别是水温巨变和病害的抗逆力差而造成死亡。因此,从越冬前的秋季开始就必须加强饲养管理,以增强鳝鱼自身体质。

主要措施是:
1、越冬强强化培育,鳝鱼体质好坏直接关系到其越冬的成活率,所以越冬前必须投喂含丰富蛋白质和一定脂肪量的饲料,搭配鲜活鱼浆,投喂量一般以2小时内吃完为宜;
2、长期内服“鳝鱼金维+鳝鱼诱食促长剂”补充鳝鱼生长过程中必须的维生素和最适鳝鱼生长的蛋白,在停食前20天全程内服“肝胆泰乐+高稳维西+生命元”增强鳝鱼自身的体质。

二、水草管理

冬季网箱中的水草大多要枯萎,但鳝鱼仍需要栖息在水体[水体 ,水的集合体。]上层的水草中。这时如果水草太少或该层无纵横交错的密集水草,则鳝鱼就没有良好的栖息场所,最后落入网箱底部缺氧[缺氧(hypoxia),是指当组织的氧供应不足或利用氧障碍时,导致组织的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发生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死亡。同时网箱中的水草若不能覆盖水面而结冰,时间过长也会导致鳝鱼死亡。

预防方法:越冬前因在网箱中培植大量的水草,把枯萎的水草捞出网箱。水草品种以水花生最好,因为它的水上水下部分都很发达,且其水下部分冬季仍不会死亡。由于冬眠期鳝鱼活动能力极弱,外界干扰会使它落入水质极差的网箱底部,又无法回到水面的水草中而缺氧窒息死亡。因此,冬季切莫随意拉动水草和搅动水体。

三、水质管理

冬眠期间,鳝鱼主要依赖退化了的鳃和皮肤呼吸水体中的氧气,如水质**,水中缺氧,也会造成鳝鱼死亡。因此,越冬期间保持良好的水质同样至关重要。

管理方法:
1、加深水位,水深保持在1.5米以上。水深,温度变化慢,且表面不易结冰,有一定的保温性,为鳝鱼越冬提供有力条件;
2、保持水体一定的肥度,经常加注新水并保持高水位,冬天光照少,温度低,藻类繁殖缓慢,池塘易缺氧,保持水体有一定肥度可解决此问题,条件允许可定期向网箱内撒“**氧”以保持网箱内溶氧充足,同时定期使用“水博士”稳定水质。
3、及时破冰,鳝鱼对低温的耐受能力一般在1oC,当温度过低,导致水面结冰的时候,及时破冰,当温度变化过大时适当泼洒“抗激灵+**氧”提高鳝鱼抵抗力。

四、病害侵袭

越冬期间主要有水霉病、腐皮病和蚂蝗等危害。一是严重影响冬眠鳝鱼的体质,二是带病个体越冬易死亡,三是带病个体疾病易传播。因此,越冬前必须严格防病,有病则要及早治愈。除了通过前面的水质管理、增强体质外,还应注意定期使用“超碘”消毒,一般每个月一次即可。在天气变化较大时,网箱内及时泼洒“抗激灵”提高鳝鱼抗严寒、抗应激、抗疾病的能力。




本文[本文,读音为běn wén,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所指的这篇文章。]来源:水世纪华中团队
本文作者:杨忠宁
本文审核:荣道斌
本文编辑:唐红梅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