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原:病原体[病原体(pathogens)指可造**或动物感染疾病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立克次氏体、寄生虫、真菌)或其他媒介(微生物重组体包括杂交体或突变体)。]为车轮[车轮是人类在搬运东西的劳动实践中逐渐地发现的。]虫。
2.流行:主要发生在养殖幼鲟的静水池塘。
3.症状:病鱼体无光泽,消瘦不堪,游动迟滞,肠道无食,镜检发现在体表和鳃上有大量车轮虫寄生。
4.防治方法:
(1)将病鱼用5%盐水浸浴[浸浴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jìn yù,一般指浸泡或比喻沉浸在某种环境之中。]1小时左右,转流水池中饲养,病情可以好转而痊愈。
(2)此外,在体重150克以前要预防由气单胞菌引起的出血病[基本信息概述:出血病是一种传染性鱼病。]发生。每隔5~10天用二**氯[二**氯(ClO₂)是一种黄绿色到橙**的气体,是国际上公认为安全、无毒的绿色消毒剂。]等抗菌素[抗菌素是一种具有杀灭或抑制细菌生长的药物。]消毒,并在饲料中定期添加抗菌药物以及一些提高抗病能力的添加剂[添加剂包括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混凝土添加剂、机油添加剂等多种化工类添加剂。]如维生素[维生素是人和动物为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而必须从食物中获得的一类微量有机物质,在人体生长、代谢、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C、维生素E等。幼鱼长至150克后,疾病逐步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