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河蟹养殖的五个注意事项


高温闷热的夏季过后,进入秋季,秋季是河蟹育肥的关键季节,也是河蟹养殖的最后阶段,为了提高河蟹的品质、产量和效益,此时需加强管理,搞好四定(定质、定时、定量、定位)、四消(养殖池消毒,苗种消毒,食物、饲料、工具消毒,水体消毒。)等基本工作,同时也要注意营养,预防脱壳不遂及软壳性疾病,减少各种不必要的损失。

1、水质[水质(water quality )水体质量的简称。]调控。随着秋季的到来,水温随着气温的降低而逐渐降低,因此水温已不再是大多细菌生长、繁殖的最佳温度,疾病的发生率较上一季度的高温季节有明显的降低,但也会出现持续的高温、闷热天气,即所谓的“秋老虎”,再加之蟹塘内残饵、排泄物等有机物很多,水质易变坏,极易诱发各种疾病,所以应防患于未然[防患于未然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fánɡ huàn yú wèi rán。]。首先需要从水质入手,蟹池应保持水深1.2米,透明度[ 透明度是结晶矿物在磨制成标准厚度(0.03mm) 时允许光线透过的程度。]在35—40厘米。当透明度小于25厘米时需要排出底部老水,注入新水,换水时要注意不能使塘内的水温有较大的波动,为了防止河蟹产生较大的应激反应,免疫力[免疫力是人体自身的防御机制,是人体识别和消灭外来侵入的任何异物(**、细菌等),处理衰老、损伤、死亡、变性的自身细胞,以及识别和处理体内突变细胞和**感染细胞的能力,是人体识别和排除“异己”的生理反应。]下降而生病,可适当泼洒活力VC,提高机体的抗应激力。注水后可施用微生物[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与人类关系密切。]制剂或底质改良剂[改良剂是指能够改良产品品质及性能的物质,食品改良剂是由食品级的原料在食品配料中通过添加少量即可改善面团的性能及食品品质及风味。],如光合***[***是在无菌环境下将药液冷冻成固态,抽真空将水分升华干燥而成的无菌粉注射剂。]、EM***、乐活、生物净水宝等,底质改良剂如多效底改颗粒、底改素等,同时适当泼洒汉宝淝,来改变水色、水质,使水质清亮、绿爽。一般每10天使用微生物制剂1次,至10月底结束。
  
2、科学投喂。秋季正是增加河蟹肥满度和绝对重量的最佳时期。因此饲料中应增加精饲料所占比例,蛋白质含量需增加到32%左右,且要求饲料营养全面。为降低成本,也可以自制配合饲料,但一定要注意维生素[维生素是人和动物为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而必须从食物中获得的一类微量有机物质,在人体生长、代谢、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矿物质[矿物质(mineral),是地壳中自然存在的化合物或天然元素。]的添加,以及蛋白质中氨基酸的平衡,可以在饲料中添加高稳易还原水产专用VC+VE、汉宝**、汉宝速长,这些制剂能满足河蟹对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需求,从而提高河蟹免疫力及抗病力。每天的投饲量要根据天气及河蟹的摄食情况灵活掌握,以刚好能够吃完为宜,切不可多投喂而败坏水质。

3、水草[一般是指可以生长在水中的草本植物,是许多水生动物的栖身地和庇护所,可以提高水中溶解氧含量以便水生动物呼吸。]护养。保持水草覆盖率[覆盖率是度量测试完整性的一个手段,是测试有效性的一个度量。]60%左右。水草过密,覆盖率超过60%,在过密的水草中打条水道,水草宽5米,水道宽2米。对于水草过稀的池塘,可移植水花生,空心菜、浮萍等,使河蟹有一个良好的生长栖息场所,也可使用水草专用肥,促进水草根系发达,防止水草叶片疯长,保持叶片适宜长度,增加水体溶氧,保持养殖池塘藻相稳定,还可预防青苔生长及蓝藻发生,保证水体“肥、活、嫩、爽”的状态,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上市规格。

4、病害预防。病害防治要以防为主,可采用内服与外用药物相结合的预防方法,同时每月在饲料中添加汉堡大蒜粒等拌饲投喂,连喂3—5天,使河蟹健康生长。另外,由于水质、营养等多种原因,河蟹极易发生甲壳松软症或脱壳不遂而导致死亡。预防此病可在饲料中添加快佳钙补充钙质,快速硬壳,促进脱壳。

5、做好防逃工作。成熟河蟹极易逃跑,因此要经常检查防逃设施,观察有无逃走的痕迹,检查是否有洞与外界河沟稻田相遇,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出水口的拦护设备,也要注意更换、防患于未然。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