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河蟹池塘养殖的蟹池建造



按照河蟹的生活习性、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以及从便于进行生产管理出发,选好建池地点,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是发展池塘[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养蟹、提高有效产出的关键措施之一。

1.建池地点的选择:河蟹具有昼伏夜出、蜕壳[蜕壳,读音为tuì ké,是汉语词语,解释为蜕皮、遗骸。]生长和生殖洄游的生活习性,喜水质清新、天然饵料丰富和环境安静的水域,有打洞和上岸活动的习惯。因此,蟹池一般应选择在水源充沛、水质良好、环境安静和通路通电比较方便的地方进行建造,而离水源较远或有工业污染的地方不宜选用。从池塘养蟹的发展趋势看,今后必然要起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路子,因而蟹池的建造应注重规模,注重生产配套,注重以养蟹为主综合经营的需要,规模不宜过小,通常连片蟹池应在百亩以上,努力提高规模经济效益。

2.蟹池的规格:养蟹池塘面积大小虽然没有严格要求,但从多年生产实践看,蟹池面积不宜过小,过小既不利于河蟹的高密度养殖,又不符合河蟹的生活习性,水质管理、蟹病防治也有难度。通常养蟹的池塘以8~10亩为宜,20~30亩也可以。养蟹池塘的结构与建筑工艺多种多样。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①蟹池池埂埂面宽2~3米,坡比为1:2.5或1:3,沿坡脚[坡脚,即坡脚饭店。]建2~3米宽的平台,用作河蟹上岸活动、觅食和蜕壳场所,再沿平台四周开挖3~4米宽的环形集蟹沟,沟深0.5~0.8米,用作河蟹暂养和捕捞[捕捞是汉语词汇,拼音bǔ lāo,意思是捕捉捞取鱼类和其他水产经济动物。]用。蟹池中间为大平台,用于栽培水生植物,培养底栖动物,作为河蟹的饵料生产车间和活动栖息场所。蟹池一般建成长方形[长方形,数学术语,是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长方形。]、东西向[小说类型都市小说内容简介方歌的故事是需要刘欢去讲述的,刘欢的故事谁来讲述?那么我的故事呢?浮尘欲落,都未结束…… ...]。这样的蟹池采光面积大,光照时间长,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繁殖与增氧。池底要求硬质黏土或黏壤土。池埂、池底要求不渗不漏,保水性能好。新挖的蟹池池埂要夯实,不能留有洞隙,以防漏水逃蟹,防止河蟹钻洞形成“懒蟹”。

②蟹池为长方形、东西向,在蟹池坡脚处不建平台,直接沿坡脚开挖4~6米宽、深0.5~1米的环形集蟹沟,蟹沟中间为平台,其他要求同第一种形式。

③蟹池形式。这种养蟹池可仿对虾池或罗氏沼虾池进行规划与建造。池塘形状多呈长方形,长宽比约为2:1。池坡不应太陡,坡比为1:(2.5~3.0)。池底平坦且向排水口倾斜,便于放干池水晒塘和捕捞。淤泥一般以不超过10厘米。池塘须配备完善的进、排水系统,进水管上套有60目筛绢网袋,排水口必须设置拦网以防野杂鱼顶水进入养殖池中抢食和残害蟹苗。其最大优点是既适应河蟹觅食、活动、蜕壳、栖息的要求,又便于操作管理和河蟹捕捞,应加以大力提倡。另外,还可建造养蟹水泥池,长方形、圆形或椭圆形均可,面积一般20~40平方米,池深0.8~1米,池底要向出水口一侧倾斜,并要建好排污设施。也可利用现有的养鳗池进行养蟹。

3.排灌设施:河蟹为甲壳类水生动物,对水中的溶氧、pH等环境因子要求较高,加上河蟹贪食,食量大,新陈代谢旺盛,排泄物多,活动比较频繁;极易引起水质变化、污染,因而养蟹池必须建有完善的进排水系。通常进水渠建在池埂上,而排水渠建在池下,最好和商品蟹的捕捞结合起来,平时用作排水,捕捞时通过在排水口安装套网放水捕蟹。进排水管道四周要用三合土夯实,排水管外端要加防逃网。总的要求是做到高灌低排;灌排分开,每只蟹池都能灌得进、排得出,不逃蟹,旱涝保收,稳产高产。

此外,有些地方喜欢在蟹池内建蟹岛,池底用小瓦等材料建蟹*,供作河蟹上岸活动和打洞。从养殖生产实践看,为增加养蟹池水体,增加养蟹空间,最好不要建蟹岛。可扩大池坡和建好平台,作为河蟹上岸活动和蜕壳场所。至于建蟹*更没有必要,否则反而引起“懒蟹”和黑壳蟹的形成。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