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养殖常见病颤抖病的症状及预防方法


  作者:淮安区水产技术推广站王强云

  河蟹颤抖病的症状:病蟹呈昏迷状,附肢痉挛状颤抖、抽搐或僵直,活动缓慢,反应迟钝,上岸不回。病蟹环爪、倒立、拒食。伴有黑鳃、灰鳃、白鳃等鳃部症状;肌肉发红,尤其以大螯、附肢中肌肉明显;*门有时红肿、无粪便,有时有长条状污物黏附;头胸甲下方透明肿大,充满无色液体;肝胰腺成灰白色,肝组织糜烂并发出臭味。

  1、流行情况

  此病从幼蟹(5—10g)到成蟹(200-250g)皆有发生。发病时间5-10月份,而在8-9月份夏季高温季节发病严重,死亡率[死亡率是指用来衡量一部分种群中,一定规模的种群大小、每单位时间的死亡数目(整体或归因于指定因素),是在种群层面上研究的问题。]高。该病流行期间的水温[“**水的温度”的一种简称。]为23-33℃,而以立秋后25-25.8℃水温时发病最为严重,10月份以后水温降至20℃以下,该病逐渐减少。放养密度[放养密度是养殖业中关于放养畜牧的一种密度。]越大、规格越大、养殖期越长、患病越严重、死亡率越高。

  2、预防方法

  该病以预防为主,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1)幼蟹养殖期慎用药物[药物是用以预防、治疗及诊断疾病的物质。],尤其是对**伤害性大的药物。

  (2)引进扣蟹时注意检疫。

  (3)保持水质清洁,经常换水。每亩水面每20天左右泼洒5-10kg熔化的生石灰,使池水的PH值稳定在7.5-8.5之间。

  (4)定期用底质改良剂[改良剂是指能够改良产品品质及性能的物质,食品改良剂是由食品级的原料在食品配料中通过添加少量即可改善面团的性能及食品品质及风味。]改善底质,半个月左右用一次EM菌等生物制剂[以各类具有医研价值的碳基生物为原料,利用传统技术或现代生物技术制造,作用于人体各类生理症状的预防(保健)、治疗和诊断的各种形态制剂,统称生物制剂。]全池泼洒改善水质。

  (5)发生本病后,不可盲目用药。

  (6)严格饲养管理,注意水体及饵料中有毒物质的监控。

  (7)饲料中添加免疫增效剂[增效剂,一般指本身不具备某种特定活性或活性较低,但在与具备此种活性的物质混用时,能大幅度提高活性物质的性能的一类物质。](中草药、多糖类)增强蟹体免疫力,增加河蟹抗应激反应[各种紧张性**物(应激源)引起的个体非特异性反应。]能力。

  (8)使用抗生素或其他抗菌药物时,应首选毒副作用小的药物,以避免发生**反应或加剧病情。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