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蟹,是一门科学,但为什么每年都有那么多亏损与保本的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户呢?其中管理技术是第一要素,第二大要素则是养殖的心态[心态,即[psychology] 心理状态。]。
首先从放养密度[放养密度是养殖业中关于放养畜牧的一种密度。]来谈谈河蟹养殖户的心态,各个地区的上市时间不同,各个养殖者的消售方式不同,那么放养的密度就不同,我们做市场调研时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别人放了多少多少,比我多”,这就是心态,好的养殖户是从自己的销售情况定放养量的,今年小蟹价高明年多放,大蟹价高明年少放,听说别人的放养模式等等跟风上的养殖者十有八九是赚不到钱的。
其次我们从用药方面讲讲养殖心态,我们也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今天谁谁谁用了什么药了,我要用点吗?”。我每次听到这话的时候总会问一下,你为什么要用?每个池塘[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的条件不同,那么就会产生不同的养殖环境,所以别人使用的产品、使用的时机适合他,但不一定适合你,你如果照搬照抄别人的,那么很可能适的其反。药物相互对冲,那么不是伤草伤蟹,就是使你的一塘水变成化工水。
池塘本身是个大的净化设备,养殖时产生的有害物质是靠池塘水体[水体 ,水的集合体。]中的水草[一般是指可以生长在水中的草本植物,是许多水生动物的栖身地和庇护所,可以提高水中溶解氧含量以便水生动物呼吸。]及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可分为产氧光合作用(oxygenic photosynthesis)和不产氧光合作用(anoxygenic photosynthesis)。]降解的,当池塘水质出现污染时,你靠药物来立马净化,那么十有八九是化学产品。人一旦感冒了,不吃药也就七八十几天自然就自己好了,池塘也一样,当出现变化的,是靠池塘中水草、浮游生物[浮游生物泛指生活于水中而缺乏有效移动能力的漂流生物,其中分有浮游植物及浮游动物。]光合作用再加入适量的有益微生物[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与人类关系密切。]经过七八天的调节才能改善的,当时就有效的化学反应三五天后就反复了,那么你就再用,一遍遍的重复使用,高温来袭时,你的水也坏了,草也烂了,蟹还天天往岸上爬。
资料图,与本文无关
合理的放养密度,原生态养殖,不光降低了养殖成本,提高了养殖效益,还提高养殖品质,降低了养殖劳动量。虾与蟹是最敏感的动物,一般情况下池塘螃蟹晚上不爬边或上岸,那么就是说池塘环境它是适合的,在这种情况下,养殖户就没必要动不动天天拿着水去药店测了,有时候你去多了,本来没问题的水,说不定也要搭点这个那个回去用一下,而很多时候花这种钱就是冤枉的。
水草的生长是周期性的,水草密度适当地稀一点,不光能促进水草的生长,还能促进蟹的新陈代谢,有利蟹的养殖,经常用长根长草肥只能加速草的老化,池塘水体中适当定时的䃼充葡萄糖、**、钙、氨基酸是给水体浮游生物提供能量,多用微生物是调节水体微生态平衡的,当我们发现水体颜色突变或水草粘泥时,适当使用上述产品调节一下。
放好心态,别跟风,仔细观察自己的池塘变化,多花点时间在自己的蟹塘上,没用的事情尽量少干点,还有不少养蟹的朋友爱喝酒,别一天到晚喝的醉醺醺的,早中晚多花点时间观察蟹塘的变化,别玩粗放式管理了,平时不下功夫,出了问题就火急火燎的,尽量做到轻轻松松养殖,轻轻松松赚钱。
以上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