鳜鱼养殖基本技术介绍


一、放养[把某些已经圈养的野生动物重新放到野外环境中去,使它们在一定范围之内以原有的生存方式生活。]量的问题

放养量的多少与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方法、水质[水质(water quality )水体质量的简称。]好坏、饵料[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的食物。]丰欠关系很大。单养[单养是一个水产术语。]一般每亩放养4~6公分[公分是现代词,是一个专有名词,是十进制长度计量单位。]1000~1500尾,混养每亩50~80尾,放养规格大,成活率[成活率在医学上指病人医治成活的概率,故称“成活率”。]高。据经验,在正常情况,放养2公分成活率20%左右,3~4公斤成活率50%以上,放养4~6公分成活率70%左右,6~8公分成活率80%以上,在放养时注意个体规格上下悬殊不大,这样可以避免因饵料鱼缺乏同时种鱼苗的相互残杀,影响产量和效益。

二、结构安排

根据实践经验,在单养的鱼池和混养饵料鱼的品种主要以本地白刁和广东麦凌为主,其次投放[投放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 tóu fàng,是指用甩、撒的办法放置。]各种小杂鱼,单养鱼池[养鱼池也就是用来养鱼的池子。]投放饵料10天前,清塘消毒[消毒 是指**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细菌芽孢的方法。],再培肥水质,每亩投放白刁或麦凌水花80~100万,混养投放白刁水花5~10万,或麦凌夏花2~5万。

单养必须增加专用饵料鱼池,比例是2:1,总体根据鳜鱼[鳜鱼,又叫桂鱼、鳌花鱼,肉食性,无鳞鱼类,属于分类学中的脂科鱼类。]的放养密度[放养密度是养殖业中关于放养畜牧的一种密度。]灵活搭配,以保证鳜鱼的正常生长。

三、病害防治

养殖鳜鱼要高度重视病害防治,以防为主,以治为辅。在生态养殖的总体技术构架下,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方面措施:

1、要放养水生植物[能在水中生长的植物,统称为水生植物。]。鳜鱼喜欢栖息在静水或微流水的水域中,尤其是水草繁茂的地方,所以在鱼池中适当放养一些水生植物,为鳜鱼健康生长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

2、要清塘消毒。放养前10~12天用生石灰进行清塘消毒。

3、要调节水质。在养殖过程中注意调节水质。春秋每半月加水一次,6~9月份应每周加水一次,每次加水20公斤左右,天气异常要加注新水,并保证水位相对稳定,要配备增氧设备,保证水中有充足的溶氧。

4、要注意水体消毒,经常使用水体消毒剂和生物制剂[以各类具有医研价值的碳基生物为原料,利用传统技术或现代生物技术制造,作用于人体各类生理症状的预防(保健)、治疗和诊断的各种形态制剂,统称生物制剂。]。常用水体消毒杀虫剂为每亩用硫酸铜6两,硫酸亚铁2两混合使用,每月一次,千万不要加量。改良净化水质使养殖水体常年保持肥、活、爽、嫩,池水的透明度保持25~40厘米。

5、要投放**饵料鱼,注意多品种投放,保证鳜鱼的正常生长。

6、鳜鱼对部分渔药较敏感,在池塘投放药物时要看消毒药物使用说明书,以免造成损失。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