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腺肌胃炎是一种以腺胃肿大、肌胃糜烂为主要特征的传染性疾病。临床表现为病鸡精神沉郁、采食量降低、生长迟缓、消瘦、鸡群整齐度较差。当前该病在鸡规模化养殖业[养殖业是利用畜禽等已经被人类驯化的动物,或者鹿、麝、狐、貂、水獭、鹌鹑等野生动物的生理机能,通过人工饲养、繁殖,使其将牧草和饲料等植物能转变为动物能,以取得肉、蛋、奶、羊毛、山羊绒、皮张、蚕丝和药材等畜产品的生产部门。]中呈上升趋势,从而给养殖业造成了的经济损失。
鸡腺肌胃炎发病[病因作用于机体使疾病发生以后,疾病便作为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不断向前演变、推移,经过一定的时间或阶段后,最终趋于结束,这便是发病学(Pathogenesis)所要研究的问题。]症状是什么?
发病鸡表现为羽毛粗糙无光泽、冠髯苍白、萎缩、可视粘膜苍白、腿部皮肤发干;病鸡食欲减退,饲料转化率降低,粪便中有未消化的饲料,粪便呈**细软条状,呈油性“鱼肠样”或烂胡萝卜样,个别排棕红色至黑色稀便;有的病鸡嗉囊内有积液,颈部膨大;有的鸡有流泪、肿眼、甩头及呼吸道[呼吸道,respiratorytract,是肺呼吸时气流所经过的通道。]症状,大群内可听见有呼噜声。
发病中后期的鸡呼吸道症状基本消失,病鸡精神沉郁、闭眼呆立、翅膀下垂、羽毛蓬乱不整,采食量和饮水量急剧减少;个别病鸡眼结膜浑浊不清,有的出现失明而影响采食。病鸡渐进性消瘦,生产水平下降,鸡只生长迟缓或停滞,导致大群整齐度严重不均匀,体重不达标,体重仅为健康鸡的1/3--1/2,呈负增长趋势,终衰竭而死。
流行特点是什么?
鸡腺肌胃炎广泛发生于各种品种的鸡群,肉鸡、蛋鸡、种鸡等均有发生,主要发生于商品肉用仔鸡,而且本病的发生没有季节性,一年四季均会发生,尤其在炎热的夏秋季发病率[发病率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发生的病例出现的频率。]较高。当前该病的发病区域正在扩大,在全国各地均可见到该病发生。本病发病日龄较广泛,早在1日龄的雏鸡中就可以观察到,300日龄的蛋种鸡也能发生该病,但是多发生于7-30日龄的商品肉鸡。鸡的发病日龄与发病的严重程度也密切相关,发病日龄越小,发病率越高,症状也就越严重,1日龄发病的鸡,3日龄时即可见生长受抑制,7日龄时受感染的鸡,发病率则相对下降,但也表现出消瘦、羽毛蓬乱的症状;成年鸡的发病程度轻于雏鸡,蛋、种鸡一般呈隐**染,表现为采食量下降,产蛋率下降。当该病单独发病时死亡较低,而继发其他疾病时死亡率[死亡率是指用来衡量一部分种群中,一定规模的种群大小、每单位时间的死亡数目(整体或归因于指定因素),是在种群层面上研究的问题。]增加。
病鸡和受感染鸡是主要的传染源,该病主要通过污染的鸡舍、饲料和饮水,经消化道感染。本病在一个地区或鸡场一旦发生则很难彻底消灭,该病既能水平传播,又能垂直传播,临床上以水平传播为主。鸡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与饲养管理条件关系密切,管理好的发病和死亡较轻,管理差的,死亡和发病比较严重。
鸡的腺肌胃炎是由一种或几种因素引起的一种综合性疾病,目前还没有固定的药进行治疗,因此,在实际的生产中,以预防为主,提高机体免疫力。一旦发现腺肌胃炎,应进行详细的鉴别诊断,分析发病原因,消除发病因素,对症治疗,在治疗的基础上可以进行辅助治疗,促进机体的恢复,提高生产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