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胎衣[[中医]胎盘和胎膜的统称。]不下[不下是指.不少于。]是母**较常见的疾病,该病的发生是由与多种原因导致的,如营养、年龄等因素、疾病因素、胎儿因素、生理因素等等。为了使养殖户更加了解牛胎衣不下,本文总结了牛胎衣不下病因、症状及危害以供大家参考。
牛胎衣不下病因
产后子宫[子宫是人体部位名,位于骨盆腔**,在膀胱与直肠之间。]收缩无力
(1)饲料单纯,缺乏钙、硒以及维生素A和维生素E,消瘦、过肥,老龄,运动不足和干奶期过短都能导致子宫迟缓。
(2)胎儿过多,单胎家畜怀双胎,胎水过多及胎儿过大,使子宫过度扩张都容易继发产后阵缩微弱。
(3)晚期流产及早期引产引起内分泌对分娩控制失调,影响胎盘[胎盘(placenta)是胎儿与母体之间物质交换的重要**,是人类妊娠期间由胚胎胚膜和母体子宫内膜联合长成的**间组织结合**。]成熟及产后子宫的正常收缩活动。
(4)难产后子宫肌疲劳也会发生收缩无力。
(5)产后没有及时给仔畜哺*,致使催产素释放不足,亦可影响子宫收缩。
胎盘充血和水肿
在分娩过程中,子宫异常强烈收缩或脐带血关闭太快会引起胎盘充血。在这种情况下,胎盘中毛细血管的表面积增加,绒毛膜嵌闭在腺窝中,就会使腺窝和绒毛发生水肿,另一方面也不利于绒毛中的血液排出[排出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pái chū,是指从比较小的口或孔释放或流出排气管排出一缕青烟。];水肿可延续到绒毛末端,结果腺窝压力不能下降,胎盘组织之间持续紧密连接,不易分离。
胎盘炎症
(1)怀孕期间子宫受到感染(如李氏杆菌、沙门氏菌、胎儿弧菌、生殖道支原体、霉菌、毛滴虫、弓形体或**等造成的感染)从而发生子宫内膜炎及胎盘炎,导致结缔组织[结缔组织由细胞和大量细胞间质构成,结缔组织的细胞间质包括液态、胶体状或固态的基质、细丝状的纤维和不断循环更新的组织液,具有重要功能意义。]增生,可使胎儿胎盘和母体胎盘发生粘连。
(2)特别是饲喂变质的饲料,可使胎盘内绒毛和腺窝壁间组织坏死,从而影响胎盘分离。
(3)在生产实践中,一旦产房发生一例胎衣不下,此后紧接着分娩的母牛,尤其是临近母牛,几乎都要发生胎衣不下或者产后子宫炎[子宫炎是由于分娩、助产、子宫脱、*道脱、胎衣不下、腹膜炎、胎儿死于腹中等导致细菌感染而引起的子宫粘膜炎子宫炎症。]。如果更换产房则胎衣不下发病率[发病率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发生的病例出现的频率。]迅速下降。从流行病学考虑,产房中一旦存在某种致病性很强的病原微生物,牛在等待分娩的过程中生殖道会发生感染,引起急性子宫炎,子宫松弛和胎衣不下,然后继发成胎盘炎和子宫炎。
胎盘组织构造
牛胎盘属于上皮绒毛膜与结缔组织绒毛膜混合型,胎儿胎盘和母体胎盘联系比较紧密,这是胎衣不下多见于牛的主要原因,当胎盘突少而大时,尤其如此。
胎盘的完全成熟和分离对胎衣的排出极为重要。一般来说,妊娠期胎盘已经出现一些明显变化,为其排出做好准备。牛胎盘分离的基本过程是:胎盘突结缔组织逐渐胶原化→子宫腺窝的上皮层逐渐变平→胎儿排出期胎盘的局部缺血和充血使得母体子宫腺窝的紧密联结开始松动→胎盘突变平→脐带断裂后,胎儿绒毛缺血→子宫收缩促进胎盘分离。多种原因干扰了胎盘的分离过程导致的胎衣不下,胎盘突不成熟是为重要的原因。
齐长明奶牛疾病学:胎盘未成熟和老化,早产时间越早胎衣不下发生率越高,过期妊娠,胎盘老化母体胎盘结缔组织增生也导致胎衣不下。
遗传和免疫因素
上述因素都无异常的牛群,胎衣不下发病率仍然高达4%,因此有人认为,遗传因素在胎衣不下的发生上起到一定作用(Joosten等,1991)。Joosten和Hensen(1992)认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ajorhistocompatibilitycomplex,MHC)是启动胎盘排出的信号之一,如果母体对胎儿性MHC产物出现耐受性,则不可避免的会发生胎衣不下。
其他因素
热应激和围产期低血钙容易导致胎衣不下。
用外源**物如皮质类固醇引产的牛肯定会发生胎衣不下。
牛胎衣不下症状
初产牛对胎衣不下耐受力较差,尤其是胎衣部分不下,子宫颈口闭锁时,初产牛会发生极其严重的全身症状。
牛胎衣全部不下
胎儿胎盘的大部分仍与子宫黏膜连接,部分胎膜悬吊于*门外变性褪色。牛胎衣脱出的部分常为尿膜绒毛膜,呈土红色,表面有许多大小不等的子叶。子宫严重弛缓时,全部胎膜可能滞留在子宫内;悬吊于*门外的胎衣也可能断离,在这种情况下药进行*道检查才能发现子宫内还有胎衣。
牛胎衣部分不下
将脱落不久的胎衣摊开,仔细观察胎衣破裂处的边缘及其血管断端能否吻合以及子叶有无缺失,可以查出是否发生胎衣部分不下。
牛发生胎衣不下后,由于胎衣的**常常弓背努责;如果努责剧烈,可发生子宫脱出,胎衣在产后1天内就开始变性分解,夏天更易**,在此过程中,胎儿子叶**液化,因而胎儿绒毛膜会逐渐从母体腺窝中脱出来,由于子宫腔内存在有胎衣,子宫颈不会完全关闭,从*道排出污红色恶臭液体,患畜卧下时排出量较多。
液体内含胎衣碎块,特别是胎衣血管不易腐烂,很容易观察到。向外排出胎衣的过程一般为7~10天,长者可达12天。由于感染及**胎衣**,病畜会发生急性子宫炎,胎衣**分解产物被吸收后则会引起全身症状:体温升高,脉搏,呼吸加快,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瘤胃弛缓,腹泻,产奶量下降。胎衣部分不下通常仅在恶露排出时间延长时才被发现,所排恶露性质与胎衣完全不下时相同,仅排出量较少。
牛胎衣不下危害
牛娩出太胎衣的正常时间一般不超过12h,12~24h内排出则认为是排出迟缓,分娩后24h内仍未排出,则认为胎盘滞留。无布病地区,健康奶牛在正常分娩后胎衣不下的发病率约为3%~12%,平均为7%;异常分娩的奶牛,如双胎、难产、流产、早产以及感染布病的牛群,胎衣不下的发病率为20%~50%,甚至更高。胎
衣不下不但引起产奶量下降,还可引起子宫内膜炎症和子宫复旧延迟,从而导致不孕,致使许多奶牛被提前淘汰。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发生过胎衣不下的牛,其代谢性疾病,*腺炎、子宫炎和以后发生流产的发病率更高。胎衣不下的牛可发生中性粒细胞[白细胞根据形态差异可分为颗粒和无颗粒两大类,颗粒白细胞(粒细胞)中含有特殊染色颗粒,用瑞氏染料染色可分辨出三种颗粒白细胞即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无颗粒白细胞包括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功能障碍,引起子宫和其它部位抗感染能力降低,胎衣不下导致急性子宫炎时,中性粒细胞急性地**到受感染子宫,造成外周血液缺乏中性粒细胞。
牛胎衣不下病因、症状及危害就介绍到这里,对于胎衣不下在治疗上,原则上是尽早采取全身性抗生素疗法,防止胎衣**吸收,并促进子宫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