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海水养殖南美白对虾

[白对虾,对虾科海洋生物,原产于南美洲太平洋沿岸的暖水水域,是目前世界上三大养殖对虾中单产量最高的虾种。]

出现发光

[释义:(1).]

病的较多。在4、5月,局部地区发光病的流行,由于发病对虾小,治疗难度大,治疗成活率低等,养殖户往往选择排塘。使得区域性的大量棑塘经常发生,损失十分严重。

南美白对虾早期发光病的系统防治方法

什么是发光病

发光病,又称荧光病,指的是对虾的病死个体在暗室中可以发出淡蓝色的光。病原体

[病原体(pathogens)指可造**或动物感染疾病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立克次氏体、寄生虫、真菌)或其他媒介(微生物重组体包括杂交体或突变体)。]

是哈维氏弧菌

[弧菌(Vibrio)是菌体短小,弯曲成弧形,尾部带一鞭毛的革兰氏*性菌。]

,该菌是一种具有发光特性的弧菌,是海水中一种常见的致病菌,主要引起虾及鱼类的感染发病。

发病特征

对虾感染哈维氏弧菌,活力下降,在水面慢游或池边趴边,体色变淡、红尾红须,肌肉白浊不透明,空胃空肠。一般在幼体和幼虾阶段发病率

[发病率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发生的病例出现的频率。]

高,死亡率

[死亡率是指用来衡量一部分种群中,一定规模的种群大小、每单位时间的死亡数目(整体或归因于指定因素),是在种群层面上研究的问题。]

也高,8cm以上的对虾发病率死亡率较低。

近年来,养殖早期出现发光病导致排塘的较多,特别在湛江地区。而由于发光弧菌引起的偷死在近年也较多出现,主要是中虾。

发光病的防治

发光病的防治是个系统工程,可以通过病原控制、提高体质和稳定环境等方面做好工作。

发光病的病原来源于种苗和水源,因此防控发光弧菌应重视控制病原体的来源。一方面

[一方面,汉语词语,拼音是yī fāng miàn),释义是有关的几个人或几件事之一。]

在选苗时要注意种苗是否携带发光弧菌,一方面留意水源的病原菌。

在选苗方面,建议严格参照《虾乐键健康养殖宝典》上的选苗方法,选择体质好的种苗,同时可以考虑晚上看苗,在关灯的黑暗环境中容易发现水发光或虾苗发光,一旦有发光现象则可能种苗带菌。也可以在出苗前通过微生物检测,检测育苗水体、虾苗消化道和肝胰腺的弧菌,从而确定种苗是否带菌。

在养殖过程中,时刻关注水源质量,如高温*雨等气候、周边发生发光病、疾病流行季节等时期要谨慎换水,换水时注意水源处理,如沉淀消毒等。再者,可以在疾病流行季节通过鱼虾卫安、鱼虾卫士、福地安、正强一号和猎弧等产品配合使用来控制弧菌的数量,从而达到预防发光病的效果。

在养殖过程中,可以定期(7~10天左右)特别是天气变化时,用鱼虾卫士2亩/瓶+鱼虾卫安3亩/包泼洒,第二天用猎狐1.5亩/瓶泼洒,可以有效控制弧菌的数量。有条件的养殖场,可以通过用TCBS培养基培养弧菌,根据弧菌数量来控制弧菌更加科学。

保持水环境的稳定是预防弧菌病的有效措施。定期用好丰水3亩/瓶+育藻膏3~4亩/瓶泼洒,稳定藻相和菌相;定期用福地安+正强1号+降解灵片(1+1+1)用3-4亩干撒,可以防止池底瘀化、**和发黑发臭,保持池底良好的栖息环境。定期用美之源+速安泼洒,提高水体缓冲能力,补充水体的微量元素,保持藻相、菌相的平衡和微生态的有序循环。在稳定的水底环境中,稳定的藻相和菌相可以抑制弧菌的爆发且控制毒性,短时间内即使弧菌的数量较高,也不会发病。

文/海南正强生化技术公司郑德州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