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通如东小棚白虾养殖

[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

今年春虾锅炉苗(3月份放苗)成功率

[成功率,读音chéng gōng lǜ,汉语词语,指获得成功的概率、比例。]

50%,直放苗(4月份放苗)成功率90%,整体春虾成功率75%;目前逐步进入秋虾的养殖阶段,但是从历年来的养殖情况来看,秋虾成功率较春虾要低很多,是什么原因导致秋虾养成难度大,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提高养殖成功率,特别是目前放苗阶段有哪些要注意的细节?

小棚秋茬对虾如何提高养殖成功率?

笔者根据近几年小棚一线服务客户的情况,提供一些建议供养户参考。

小棚秋虾为什么难养?

1、秋虾苗种相比春虾更不可控

苗种问题:苗种问题是对虾养殖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近年来苗种退化、疫病高发,养殖40天以后,虾苗容易发病掉苗或排塘是如东小棚面对的第一个选择;而秋虾由于育苗地区海水污染、春虾未用完的亲本继续生产等问题,苗种质量相对春虾要不可控。

2、秋虾底质问题更突出;

底质问题:小棚不同于外塘,外塘污染主要在投料区,但小棚污染范围就是整个棚,大量的饲料残饵与对虾粪便积累到小棚底部,如没有及时的分解或**,这些高蛋白含量有机物便会发生**还原反应,不仅会消耗大量的底层氧气,同时还会产生恶臭气体硫化氢和胺类,对底层生活的对虾产生毒害,也是导致秋虾前期水质过肥倒藻、偷死的主要诱因;尤其是春虾养殖不成功或者养殖中批的小棚,底质问题会更严重。

3、秋虾水质不稳易倒藻:

温度问题:①高温倒藻:秋季盖棚放苗容易导致苗棚水温过高,藻类生长与繁殖活力下降,大量倒藻,导致水体毒素增多,氨氮、**酸盐等指标升高,造成死虾;②天气突变,温度变化大,藻类死亡;

水易肥、水不稳:秋虾温度从高到底,而且经历过7月份的晒塘,塘底部分有机质被**;剩余部分有机质在8月份放苗时,由于温度过高,极容易被细菌分解释放出来,肥水速度非常快,而且受天气影响变化很快,虾苗应激,水体代谢能力下降;

4、外塘发病传染小棚秋虾:

疾病传染问题:如东地区有两种主体的养殖模式:小棚养殖和外塘养殖,9月前后外塘开始发病,以传染性的弧菌和偷死为主,这些传染源经鸟的传播,没有盖棚的小棚继发**染,造成大面积的死亡。

小棚秋虾养殖管理的几点建议

1、塘底处理要足够充分

对于小棚塘底的处理是秋虾养殖的关键操作,今年由于中批小棚虾养殖比例大大下降,加上担心台风影响,大部分小棚均做了拆棚处理,这是件好事,可以让小棚充分暴晒,等塘底出现干裂后用小型微耕机进行翻耕,使塘底得到充分的**,再使用生石灰150-200斤/棚进行干撒,这样做可以有效的防止秋虾出现的水过肥、假肥、偷死等一系列问题。

2、高氨氮水源的处理方法

随着小棚养殖面积的不断扩大,水源污染问题也不断加剧,特别是水源中重金属以及氨氮的含量持续升高。

目前养户采用的蓄水池

[蓄水池是用人工材料修建、具有防渗作用的蓄水设施,是重要的雨水蓄积重要工程设施。]

处理效率偏低,暴气不充分,难以解决氨氮高问题;而盖棚大剂量的漂**虽然能处理氨氮,但只是转化了存在形式,而且成本高,只适合放苗前。

因此在养殖实践中,可以结合自己塘口的情况做下改进:空出三个棚(一般10个棚配1个棚),不盖膜,如下图所示一头进水,一头出水,棚之间打通接水管形成水流状,三个棚相当于150米的水处理渠道,通过充分暴气转化后,高氨氮水源在出水口检测基本可以降低1.0-2.0。养户还可以将光合细菌、*酸菌等活菌集中在这三个处理池中使用,即处理水质又省劳动力。

3、盖棚的时机把握准确

今年小棚大部分集中在8月上旬放苗,这个阶段整体气候相对稳定,但气温较高,为防止盖棚后出现的倒藻应激等问题,可以根据水温情况,在9月下旬到10月上旬盖棚,稳定过渡。

放苗密度根据水源情况,相比春虾要降低密度,以降低养殖管理风险,拖长时间,养殖大规格虾,同样产量不受影响。有条件的后期低温还可以匹配夜间锅炉加温,到元旦前后卖虾,让利润最大化。

4、重视转肝期的管理

虾的身体结构相对简单,肝胰脏集疾病免疫、消化、解毒、代谢和贮存功能于一体,是除甲壳之外,对虾最为重要的**。对虾健康与否、抗逆性强弱、生长快慢等都与肝胰脏有着极大的关系。

实践发现,倘若对虾在小苗期肝脏发育**,过料时容易出现肝胰脏萎缩,空肠空胃等问题;而在转肝期食性变化,消化负荷增大,此时如果缺乏调理,肝胰脏功能失衡,肝脏容易受感染,出现红肝、肿大等问题。

当养殖进入中后期,水质恶化、弧菌超标,对虾生存环境恶劣,若此时缺少肝胰脏护理,在遭遇天气突变、大量蜕壳及其他内外因素变化时,极易诱发疾病,出现慢料、慢大,甚至偷死。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使用保肝类的功能性饲料,相对拌药来说不容易流失药效,使用也方便很多。

放苗期特殊情况处理应对

1、如何防止放苗时水体水生昆虫较多?

危害:很多水生昆虫及其幼体对刚放的虾苗具有攻击性,如个体较大的蜻蜓幼虫、水蜈蚣等,一旦放苗,若发现水中已经有很多水生昆虫,很难处理,影响苗种成活率

[成活率在医学上指病人医治成活的概率,故称“成活率”。]

预防方案:

(1)进水后及时盖膜,留两端打开通风降温,若进外河水或有蓄水池,最好使用60目网袋过滤或在蓄水池中就彻底消毒;

(2)漂**消毒彻底,消毒时膜已经盖好;

(3)消毒后第二天就开始曝气,第四天就可以及时放苗,不能拖延时间太久;

2、放苗后藻类大量繁殖,水色浓绿或深绿

危害:

a、水体pH值飙升,影响虾苗鳃丝发育,影响虾苗成活率;

b、光合作用强烈大量增氧,虾苗气泡病,飘苗;

c、藻类容易单一,老化,大量凋亡,水质不稳,难以调理,影响虾苗成活率。

处理措施:

(1)消毒后第二天开始曝气,第三天使用“海联科101(芽孢)”、“海联科102(光合细菌)”,1包/2棚,进行压制;

(2)放苗时藻类已经开始繁殖,可以使用“黑精灵”(3斤/棚,盐度高的水体先使用自来水溶解,然后泼洒,保证溶解)遮光抑制藻类繁殖,调整藻相,增加藻类种类;

(3)放苗前后每天使用“虾多宝”发酵液进行稳水,大量活菌及碳源补充可稳定水质藻相。

3、放苗后1-2天浮游动物

[浮游动物是一类经常在水中浮游,本身不能制造有机物的异养型无脊椎动物和脊索动物幼体的总称,在水中营浮游***的动物类群。]

大量繁殖

危害:

a、会大量摄食水中的藻类,导致水体清澈见底,影响水体溶氧;

b、浮游动物将水吃清后,光线直射塘底容易产生泥皮和青苔,影响肥水;

处理建议:

(1)每天早上投喂一餐,2两起步,随着放苗时间增加,最多不超过半斤,让虾苗其他时间就摄食浮游动物;

(2)“黑精灵”3斤/棚,遮光降低水体透明度,降低虾苗应激,提高虾苗摄食速度;

4、如何预防泥皮大量泛起?

泥皮是底栖藻类附着在底泥上,水清光线照射后,底栖藻类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使得底泥充胀,密度降低不断上浮到水面,严重影响水体浮游藻类的生长,底泥上底栖藻类死亡腐烂后又不断下沉会坏底,令底部发臭,影响虾苗成活率。

预防处理措施:

(1)放苗后多使用“海联科101(芽孢杆菌)”做水调水,持续分解水体和底部有机质,保持水体透明度(藻类适度繁殖);

(2)万一浮游动物大量滋生将水吃清,及时使用“黑精灵”控制水体透明,避免光线直射塘底;

(3)使用“海联科201(有机酸)”解毒,增加水体通透性,加速水体有机物分解。

秋虾小棚放苗流程建议

作者︳南通海大林绍杰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