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好多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户反应自己的对虾[对虾(Penacus orientalis),学名东方对虾,又称中国对虾、斑节虾。]出现了红体、游塘、慢料甚至偷死的现象,这是因为冷空气突袭,天气骤变大降温,对虾发生了“冷应激[由危险的或出乎意料的外界情况的变化所引起的一种情绪状态,是决策心理活动中可能产生的一种心理因素。]”,进一步引起了对虾“感冒”。那么,对虾养殖如何进行抵抗“冷应激”,预防“感冒”,本文为您揭秘。

  

一、“冷应激”对对虾养殖的危害

  南美白对虾[白对虾,对虾科海洋生物,原产于南美洲太平洋沿岸的暖水水域,是目前世界上三大养殖对虾中单产量最高的虾种。]本身就是来自于热带的养殖品种,当然喜欢较高的温度[温度(temperature)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微观上来讲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具体温度需求如下表所示:

冬季天冷,对虾也会“感冒”?

  通过上表可以明显看出短期内的低温都会对对虾造成损伤,有些伤害甚至是不可逆的,具体危害如下:

  低温养殖的危害:

  ①造成对虾的吃料速度减慢,降低生长速度、诱发其他病害

  低温会影响对虾的吃料和其他的生理活动,就会影响对虾的生长速度、以及免疫力,导致其他的病害问题接踵而来,结局就是对虾养殖失败

  ②造成对虾的大面积死亡,直接导致对虾的产量下降

  再严重一点,温度再下降就会导致对虾直接出现大面积的死亡,尤其是在对虾正在经历脱壳的时间段内本身的体质就下降,赶上一波寒潮降温保温工作没做好就会出现大面积的死亡,产量下跌!

  

二、引起对虾“冷应激”的原因

  温度波动超过3°对虾就会出现应激反应[各种紧张性**物(应激源)引起的个体非特异性反应。],深秋的天气总体来说也不是很稳定,可能连续几天的低温后温度回升突然又有寒流袭来,有些养殖池塘的日温差甚至超过了6°,短时间内突然降温超过5°是引起对虾”冷应激”的主要原因,在深季的养殖过程当中却很少有人能够注意到“冷应激”的危害,每年因为“冷应激”造成的减产案例不胜枚举!人在深秋都容易生病,更何况是脆弱的对虾。

  

三、如何预防对虾发生“冷应激

  加深水位,减少水体上下的交换、对流

  对于冬季水位的控制很多的养殖户有不同的见解,低水位派养殖户认为,冬季水位过高将会导致水体交换以及增氧的效果打折扣,而水流的交换受阻,由于冬棚是密闭的空间就会导致整体的毒素的增加,引起对虾的急性中毒。

  高水位派养殖户认为:冬季加高水位有助于水温的提升,可以促进对虾的吃料和生长的速度。二者都有一定的道理,笔者给出的建议是平时可以保持较低的水位,但是在要提前关注天气的变化,一旦发现近期的天气要降温就提前个3-4天将水位进行加深,高度一般要求在1.6米-1.8米左右(当然要根据池塘的具体情况而定)。这样既可以避免水位较高带来的交换受阻又可以通过水位的加深来增加水体的温度。

  但是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在加水之后务必要关注水体底部的溶解氧[溶解在水中的空气中的分子态氧称为溶解氧,水中的溶解氧的含量与空气中氧的分压、水的温度都有密切关系。],高水位的池塘容易出现底部缺氧的情况,如果溶解氧过低就要及时的打开增氧设备或者使用抗低氧的产品,进行增氧。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