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海参出爬管理的三个技术要点


秋季是海参[海参,属海参纲(Holothuroidea),是生活在海边至8000米的海洋棘皮动物,距今已有六亿多年的历史,海参以海底藻类和浮游生物为食。]生长[生长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的黄金时期,但是受到秋季时间短,天气不稳定,温度变化大等因素影响,海参出爬情况却大相径庭,有的满滩可见,有的只有礁上零星几个,除了上述气候因素外,人为管理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抓住这短短的生长期[一年中植物显著可见的生长期间,称为生长期,也称为生季。],减少不利影响,创造更好的生长环境,是决定海参产量的关键。

一、改良底质[底质是矿物、**、土壤的自然侵蚀产物,生物活动及降解有机质等过程的产物,污水排出物和河(湖)床底母质等随水迁移而沉积在水体底部的堆积物质的统称。]

“养参先养底”,经过一个夏天的积累,底层[底层,subbing layer,是指能与片基黏附得很好、又能与感光层粘接得很牢的一种中间粘接层。]有机质(烂青苔[青苔,是水生藻类植物,色翠绿,细如丝,生长在水中或陆地*湿处。]、老化藻类、死亡的浮游动物等)富集,容易造成局部底黑底臭,直接影响海参出爬、摄食。底质恶化轻则导致海参出爬少、下礁少,严重则会导致“肿嘴”、“吐肠”、“化皮”,耽误的是整个秋季的生长期,所以在海参出爬前一个月就要开始强化改底,连续使用“福地安”3-5次,提高池底**性,除黑除臭,为海参出爬摄食创造一个良好的底质环境。


二、缓降水位

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证明,短时间内大幅度降低水位对海参出爬的影响弊大于利。夏眠阶段,水位普遍保持在1.8-2米以上,而在海参即将出爬的时候,水位立即下降至1.2米以下,这样做虽然能加快底层水温下降速度,但是引起的问题有:1、应激反应[各种紧张性**物(应激源)引起的个体非特异性反应。]大,尤其在天气变化的阶段,反而会使出爬的海参迅速回礁;
2、促进青苔生长,水位变浅,底层光照强度[光照强度是一种物理术语,指单位面积上所接受可见光的光通量。]大大增加,有利于青苔的生长;
3、气泡病[气泡病就是养殖池水中含氮量或溶氧量过饱和而进入鱼体栓塞在组织内的疾病。]暴发,充足的光照大大促进了底栖藻类繁殖,容易诱发气泡病发生,表现症状为海参体表“烂眼”、“吐肠”等。缓慢降低水位,外用“激活”和“利菌多II”,能较好地减轻上述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


三、灵活投喂

海参出爬阶段正确地投喂人工配合饲料能加快海参生长速度,有效提高产量,这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养殖户认可,但是传统的海参饲料由于蛋白含量高、利用率底,极易臭底,反而引起海参发病,得不偿失。“利饵多”生态料是饲料行业的**性产品,低蛋白,高能量,具有生物活性,在海参市场上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海参出爬高峰期定期投喂,不仅能辅助海参消化吸收,促进生长,还能有效防止底臭、抑制青苔生长等,已经成为海参投喂的首选饵料。

只有抓好以上三个技术管理要点,等到海参出爬时,你将看到满滩的“水中人参”!


来源:利洋水产
作者:吴德来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