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鱼苗[也叫“鱼花”。]培育池的准备
(一)鱼苗培育池
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水质(water quality )水体质量的简称。]清洁、注排水方便的鱼池;池形要整齐,以长方形为好;面积1—3亩;水深1—1.5米,池底平坦,淤泥[淤泥,汉字词汇,yū ní,是指河湖池塘里底部的泥沙。](6—10厘米)适量;无水草、杂草;鱼池不渗漏。鱼苗入池之前应进行清整,清除过多的淤泥,平整池底,修好池埂,填补漏洞裂缝,铲除堤坡杂草。
(二)清塘[qingtang
]
药物清塘,应选在晴天中午进行,可充分发挥药效和提高药物的作用。目前清塘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种:
1.生石灰
[生石灰,主要成分为**钙,通常制法为将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天然**,在高温下煅烧,即可分解生成二**碳以及**钙(化学式:CaO,即生石灰,又称云石)。]生石灰遇水形成氢**钙,产生大量热能,在短时间内氢离子浓度急剧下降,pH迅速上升至11以上,具有很强杀灭生物作用。既能杀灭大型水生动物,又能杀灭潜藏和繁生于淤泥中的鱼类寄生虫、病原菌和对鱼类有害的昆虫及其他幼虫等。用生石灰消毒后,由于碱的游离,可以中和淤泥中的各种有机酸,改变酸性环境,使池塘呈微碱性反应。此外,生石灰还有施肥作用,增加水的缓冲能力,使被淤泥吸收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重新释放出来,从而可增加池水的肥度,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
生石灰清塘,有干法清塘和带水清塘两种方法。干法清塘是选择晴天将池水排干,留6—10厘米左右的水,在池内均匀挖几个小坑,将生石灰倒入,溶解后趁热泼洒于池中及池周围。每亩用生石灰50—150千克。因生石灰容易吸潮失效,所以应随买随用。生石灰药性
[药性,指药的性质、气味和功能。]消失
[消失,动词,指事物渐渐减少以至没有;事物不复存在。]时间,需7—10天。清塘后9—12天,轮虫
[英文名rotifer,亦作wheel animalcule。]达到高峰期
[高峰期可描述为“投资需求夹杂着消费需求增加的时期”。]。
2.漂**
[漂**是氢**钙、氯化钙,次氯酸钙的混合物,其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Ca(ClO)₂ ],有效氯含量为30%-38%。]漂**遇水,生成碱性氯化钙和次氯酸
[次氯酸,一种氯元素的含氧酸,化学式为HClO,结构式H-O-Cl,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是氯元素的最低价含氧酸,但其**性在氯元素的含氧酸中很强,是氯元素含氧酸中**性最强的酸。]。次氯酸立即释放出新生态氧,具有极强的杀菌灭害作用。漂**清塘,其药性消失快,对急于使用的鱼池更为适宜。
清塘漂**的用量,要根据有效氯的含量进行推算,质量好的漂**含氯量为30%。如干池清塘,每亩用漂**4—5千克;如带水清塘,水深1米,每亩用漂**13千克,即每立方米水体,用漂**20克。用时将漂**加少量水搅成糊状,再加水稀释全池泼洒。清塘后毒性经3—5天消失,水肥时清塘效果较差些,应酌情增加用量。
3.茶籽饼将菜籽饼敲成小块,用水浸泡,次日即可使用。每立方米水体加茶籽饼30克。当水温
[“**水的温度”的一种简称。]为25℃左右时,茶籽饼经7—8天,毒性即可消失。
(三)注水和施基肥
[基肥,系指作物播种或定植前、多年生作物在生长季末或生长季初,结合土壤耕作所施用的肥料。]在鱼苗下塘之前7—10天,注水50厘米左右。注入的水位不宜过深,不然水温不容易升高,水质转肥缓慢。在注水时,必须在进水口用60—80目密网过滤,以防止野杂鱼等敌害生物进入池中。适时适量投放基肥,为鱼苗提供大量适口饵料。在巴西鲷产卵之后,即应在鱼苗池中施用基肥,因为投放基肥后4—6天才能出现轮虫的高峰期,与巴西鲷鱼苗出腰点的时间可以同步。浮游动物优势类群出现的顺序依次为:原生动物
[原生动物(protozoan)是一类缺少真正细胞壁,细胞通常无色,具有运动能力,并进行吞噬营养的单细胞真核生物。]、轮虫、枝角类,最后是桡足类,其中原生动物和轮虫是巴西鲷鱼苗的适口饵料。基肥以菊科植物绿肥为主,每亩以施放150—200千克为宜,或者施用同量粪肥。
(四)检查水质和水温
在鱼苗下塘之前,应检查水质和水温,以观察清塘药物毒性是否消失,水温是否适宜。检查水质时,可取一盆池底的水,放入20—30尾鱼苗,饲养1天,若鱼苗正常,则说明药性已经消失。若是用生石灰清塘,可测酸碱度,pH低于9时,表明药性已经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