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水[冷水,指未经加热的水。]鱼是鱼的一个种类,主要是人们按照鱼类对于生活环境,尤其是水温[“**水的温度”的一种简称。]的要求,高于20度水温就不能存活,所以叫冷水性鱼类。随着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业的发展养殖冷水鱼的越来越多,以下就冷水鱼种类,冷水鱼养殖技术做个介绍。
冷水鱼种类
鳑鲏
鲤形目鲤科鳑鲏亚科的通称。为小型淡水鱼类,长不过180毫米;体呈卵圆形或菱形;头短,口小;须1对或无;臀鳍始于背鳍基下方,背、臀鳍颇长,有或无硬刺;腹鳍腹位;尾鳍叉状;侧线鳞完全或不完全。
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朝鲜及日本。在约有5属21种。繁殖习性特殊雄鱼婚饰明显,色彩分外鲜艳。可以养殖供作观赏。
鲤科(Cyprinidae)鳑鲏属(Rhodeus)的几种似鲤的小鱼,以其繁殖方式异常着名。原产于欧洲中部和南部的清澈多石的溪流中。几无经济价值。体银白色,长约5~7.5公分(2~3寸)。每年4~6月为产卵期。此时,雄鱼腹部呈橘红色,鳍淡红色;雌鱼的输卵管延长成产卵管,可插入淡水蚌的入水管中,把卵产到鳃腔里。当软体动物[软体动物(拉丁学名:Granulifusus kiranus)是无脊椎动物软体动物门动物,是除节肢动物外最大的类群,约10万种。]呼吸时,把附近排有雄鱼**的水流吸及鳃腔,精卵得以结合。卵在软体动物的鳃腔中发育,约一个月后,幼鱼离开宿主。鳑鲏与软体动物的繁殖期恰相一致,软体动物也把幼体排在鰟鮍体上,埋入皮内发育一段时期。鳑鲏为一群小型鱼类。大个体不超过200毫米,绝大多数种类仅50-70毫米。体极侧扁而高,体色鲜艳,尤其是每当生殖季节,雄鱼艳丽的体色配上珠星,更具吸引力。而雌鱼在生殖季节拖着一条长长的产卵管,在雄鱼的陪伴下更显得别具长寿命为4-6年。产卵期在4-6月,5月中旬盛,分批产卵。
太阳鱼
属鲈形目-太阳鱼科的淡水鱼类学名:Lepomisgibbosus原产于美国南部及墨西哥北部的淡水水域中,美洲中、南部。一般成鱼体长24-40公分。适合水温:18-25℃。水质要求:总硬度(gH):8-11dGH,酸碱度(pH):6.8-7.5.北美淡水鱼类,与莓鲈和黑鲈同属鲈形目(Perciformes)日鲈科(Centrarchidae,即棘臀鱼科)。约有30种。皆原产於北美,并且除沙加缅度鲈(Archoplitesinterruptus,即断线鲈)以外均原产于落矶山脉以东水域。其中如瓜仁太阳鱼(Lepomisgibbosus或Eupomotisgibbosus,即普通太阳鱼)等几个种已引入其他国家。
太阳鱼体较高;由前棘部与后鳍条部组成连续的背鳍,这两部分中可有一凹刻(如黑鲈那样),但不像近缘的鲈的背鳍那样分离开。为典型的静水湖泊、池塘鱼类。肉食性,以鱼类及水生无脊椎动物为食。体型从2.5公分(1寸)的小日鲈(Elassoma属)到大长约80公分,重约10公斤(22磅)的大口黑鲈。太阳鱼尽管小(一般长不及20公分),但被认为是上等食用鱼和垂钓鱼。某些种类鳃盖后上缘有一明显瓣片,或称耳叶。较黑鲈体高,颜色也更鲜明,恰如其名(太阳鱼)。
春季繁殖季节中,雄鱼体色特别漂亮,习性如其他日鲈类一样,雄鱼用尾部挖巢,引导雌鱼入内产卵后,守卫卵,有时也守卫幼鱼。
人们比较熟悉的太阳鱼有黑带九棘日鲈(Enneacanthuschaetodon,产於美国东部)、蓝鳃太阳鱼(Lepomismacrochirus,有名的食用和垂钓鱼,体淡绿色,腹部橙色,头及鳃盖下缘蓝色)、长耳太阳鱼(L.megalotis,具橙色斑点及鲜蓝色波状条纹)、瓜仁太阳鱼(绿色或淡蓝,腹部橙色,耳叶上有一红斑)和岩钝鲈(Ambloplitesrupestris,一种食用和垂钓鱼,淡绿色,具不规则暗色斑纹)等。
大多数太阳鱼都拥有格外出众的色彩,而美丽的太阳鱼种类中为夺目的种类就是这一款被称为"嫦娥"的种类,其闪烁着耀眼的金属蓝色调的鱼身上布满了桔色的斑点,眩目而美丽的眼睛后端有一双宛如耳状的花纹,这是它们明显的标志。很难想象,具有这样极其华丽体色的嫦娥居然是淡水热带鱼类!
嫦娥性格比较暴烈,会吞噬比自己体型小的鱼类,所以只适合与中、大型,性格相近的其他种类的热带鱼类共同混合饲养,它们主要以动物性生饵为食,对人工饵料[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的食物。]也较易接受。嫦娥的体质以及环境适应能力极强,甚至可以忍受15℃左右的低温,但它们对水质较为敏感,因而饲养它们好以中偏酸性的水质环境,并建议经常换水,更有助于它们生长。
嫦娥的雌雄鉴别:发育成熟的雄鱼体色较雌为鲜艳、夺目,而成熟的雌鱼色彩相比之下显得单调而黯淡。
冷水鱼常见品种
三文鱼、虹鳟、细鳞鱼、青海湖*鲤、裂腹鱼、鲟鱼、雅鱼、斑黄瓜鱼(石头鱼)、*黄瓜鱼(石头鱼)、银色臀鳞鱼(黄鱼)伊犁臀鳞鱼(大头)、贝加尔雅罗鱼(小白条)、黑斑条鳅(狗鱼)、黑背条鳅(狗鱼)、哲罗鲑、黑白斑狗鱼、白斑狗鱼、雅罗鱼、五道黑、梭鲈、东方欧鳊、额河银鲫、柳根鱼、华子鱼。
冷水鱼养殖技术
1.选择良好的水源,保障适宜的水温
冷水鱼养殖的品种为鲑鳟鱼和鲟鱼两大类,它们原始生活环境分别为山涧溪流和江河,自然水域水质良好,水温低。因此在冷水鱼养殖选择水源时要选择泉水和水质清新的河水,水温10℃~18℃为宜。以水温较高的河水为水源的养殖场夏季可补充部分**水降低水温。
2.建设符合健康养殖需求的渔池结构
冷水鱼养殖池以长方形、四角圆钝的结构为佳,没有死角,走水合理,鱼可在全池均匀分布,渔池宽4米,长不超过15米为好。渔池排水口设置一层拦鱼栅两层闸板,采用倒虹吸式排水,这样有利于底部污物排出,渔池供水应采用并联供水方式减少鱼体发病交叉感染[交叉感染是天然宿主的病原体感染或传递给非天然宿主的现象。]机会。渔池供水条件不好,采用串联渔池供水的应在排水口下方设沉淀池减少残饵鱼粪等代谢物对下方池鱼的危害。
3.实行科学合理的放养和投喂冷水鱼放养密度虽然可以随水交换量、溶氧量增加而加大,但放养密度在16千克/立方米以上时,由于鱼体代谢产生的代谢物将使水体中硫化氢、氨氮、硝酸氮、**酸氮等水化指标上升,鱼体会感到生理上的不适,鱼体生长缓慢,抵御疾病能力将会降低。因此,冷水鱼放养应保持在10千克~14千克/立方米范围内,这样既可利用水体又可提高鱼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在鱼类饲养过程中必须保证饵料成份的营养平衡和品质质量,要注意饵料投喂量的掌握,投饵量不足会造成饥饿,鱼成长参差不齐,易导致寄生性疾病发生;喂饵太多易发生残饵污染,增加氧气的消耗量及各种传染病发生机会。必须根据水温、鱼体状况、溶氧等因素科学合理地投喂。并且要注意饵料粒径与鱼体规格相适应,一般饵料粒径为所喂鱼口裂2/3为佳。
4.保持健康的鱼类生态环境减少鱼病发生
冷水鱼健康养殖是一项生态综合工程,保持良好鱼类生态环境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因此,冷水鱼健康养殖要做好渔池周边环境条件的改善和保持,减少周围环境对渔业生态的**影响。随时注意入水口有无落叶杂物流入,定期清洗池底(每周1次)防止残饵、粪便等污物的累积与藻类杂菌的孳生;饵料投喂前要过筛,筛出碎料粉,减少饵料对水环境的污染和对鱼类鳃部附着的危害;水源不足、池水水温高时,可利用增氧设备和补充**水增加水中溶氧降低水温;对于重复利用的养殖流水可在渔池入水口处安装UV-C紫外线水体消毒杀菌设备,减少水中微生物菌群总数,避免鱼病交叉感染。
5.增加鱼体营养提高鱼类对疾病的抵抗力
冷水鱼健康养殖在保证饵料营养平衡与品质的基础上增加鱼体营养,可提高鱼类对疾病的抵抗力,因此,投喂适量营养饵料是健康养殖的必要手段之一。
①投喂无机盐营养饵将250克无机盐用水溶解后拌50千克饵料,投喂给经过长途运输和体表损伤的鱼种、成鱼。可调节鱼体渗透压使体液移动储留正常,促进皮肤黏膜生长,加快伤口愈合。
②投喂Vc与蜂蜜营养饵将Vc10克加水溶解后和1千克蜂蜜搅匀拌100千克饵料,每10天投喂一次,可增加鱼体对蛋白质和脂肪的利用促进生长和骨骼发育。
③投喂Ve与食用油营养饵将
Ve5克与1千克油搅匀拌100千克饵料每周投喂1次,可增加鱼体对蛋白质和脂肪的利用增强鱼体抗贫血功能。
6.做好新品种引进的考察,严格检验检疫
引种时要认识新品种跨地区的风险,要求对引进的新品种实地考察,从无病区引种,并按要求严格检疫,引进后依照有关规定进行监督。
成鱼养殖企业购买种苗时除要实行严格的检疫和复检工作外,在购种时应遵循同一场地苗种原则,避免苗种携带的鱼病交叉感染。
7.采用正确的施药方法,做好鱼病防治
冷水鱼健康养殖在鱼病防治中除了对症下药、药量准确外,正确的施药方法是极为重要的。鱼病防治用药分体外用药和体内用药两大类,体外用药施药方法有蘸、浸、泡,体内用药施药方法为投喂药饵。
蘸所用药物具有强烈**性,浓度高,一般(20~50)×10E-6,治疗体表损伤、细菌性和寄生虫性疾病。适用于规格较小或经过长途运输的鱼种,要求将鱼放入药液中瞬间拿出。例如:用50×10E-6的碘酊为鱼种消毒。
浸所用药物有一定**性,浓度较高,一般(10~15)×10E-6,治疗寄生虫性疾病、预防细菌性疾病。适用于养殖中分池操作时,要求将分池鱼放入药液中10分钟左右捞出。例如:用25×10E-6福尔马林溶液浸洗治疗小瓜虫病。
泡所用药物在一定浓度条件下维持相对长的时间,一般浓度5×10E-6以下1个小时左右,治疗细菌性疾病,顽固性寄生虫和**性疾病。要求适当降低水体交换量及水位,在渔池上方入水口处均匀泼酒药液,然后采用滴流管定量将药剂慢慢加入进水口中维持池中药液浓度一段时间。例如:用苯扎澳铵消毒剂2×10E-6治疗细菌性烂鳃病。
投喂药饵所用药物有中草药、抗生素、碘制剂等。
冷水鱼种类,冷水鱼养殖技术就是以上的以上的全部内容,除了以上的介绍之外,建设冷水鱼养殖场,也是非常的重要选场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养殖场的生产能力、生产效率以及经济效益,是养殖成败的关键。
在建场之前,要掌握水量、水温的周年变化情况,特别要注意夏季高水温、冬季低水温状况,注意观察丰水季节的水流量和枯水季节的水流量,了解有无洪水期,并要了解水中的溶解氧含量、酸碱度及钙、镁硬度等。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论证,在设计时要注意养殖水达到自灌自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