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海管理及参圈病害的预防方法


‌今年夏季[在中国夏季从立夏(5月5日至7日之间)开始,到立秋结束;西方人则普遍称夏至至秋分为夏季。]高温期突破40年以来记录、平均高出1.3℃,进入伏天以来多地海参[海参,属海参纲(Holothuroidea),是生活在海边至8000米的海洋棘皮动物,距今已有六亿多年的历史,海参以海底藻类和浮游生物为食。]圈出现底部缺氧、底热、海参爬边出礁及小鱼和贝类均有偷死的现象,严重的化皮、漂参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失。据悉个别换水[《换水》是广西漓江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进祥。]条件差的区域,已经超过2013年山东东营的夏季海参病害。检测:发病圈底部溶氧低于4mg/l、底层[底层,subbing layer,是指能与片基黏附得很好、又能与感光层粘接得很牢的一种中间粘接层。]水温[“**水的温度”的一种简称。]大于等于上层水温、氨氮间断性偏高。

建议:在连续*雨天气和持续高温闷热天气用“全效底改”+“**氧”可有效的持续缓解溶氧低及硫化氢和氨气高的作用。“水博士”调解水质、解除水中有毒物质对海参的毒害,打开水体通透性,使溶氧充分溶解在水体中。海参安全度过夏眠[夏眠与冬眠一样都是动物在缺少食物的季节为了生存的自然现象。]期,底质[底质是矿物、**、土壤的自然侵蚀产物,生物活动及降解有机质等过程的产物,污水排出物和河(湖)床底母质等随水迁移而沉积在水体底部的堆积物质的统称。]改良和增加溶氧管理工作是重点!底质不好夏眠期海参偷死直接影响秋季产量和下滩量,底质不好同时也给纤毛虫[纤毛虫属纤毛门(Ciliophora),大多数纤毛虫在生活史的各个阶段都有纤毛,以纤毛作为运动细胞器。]创造繁殖存活的条件,纤毛虫寄生导致海参体质下降,秋季常见的吐肠化皮问题就会出现。夏季海参圈管理是整个养殖周期尤为重要的阶段,躲避在礁石里面夏眠的海参状态不容易被发现,但一旦发生病害损失都很严重。小问题积累大问题,大问题引发病害!

高温期管理要点:

1.〈水位〉夏眠期水位控制在1.5米左右,深水位能抑制水草的生长,有助于大雨过后排淡稳定盐度差值,并能降低底热和底层缺氧的机率。

2.〈换水〉在确定外潮水质相对稳定的前提下换水,高温期尽量排底层水,使池塘水活动起来,改变死水老水的状态。夏季水质藻类不稳定变化较大,外潮水容易赤潮,换水是最好的调节水质的方法之一。

3.〈底质〉定期测试底上下水温,正常情况下底层水温低于表层水温,底热底质积累的细菌在厌氧条件下发酵产生热量,底部有害气体大量释放,受到强烈**的海参在礁石出爬及漂参。死草过多会导致底黑底臭严重的也会底热,将死草捞出或将局部过厚的死草搅散,有利于底改产品直接作用于底部。

总结夏季海参管理要点:从底质改良增加溶氧和提高海参体质入手,是我们养殖成功的关键。



来源:水世纪华北团队
作者:王金龙
微信公众号:北京水世纪beijingshuishiji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