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参圈化冰期管理要点


春风和煦,冰雪消融,参圈厚厚的封冰也开始逐渐融化,化冰期[冰期地球表面覆盖有大规模冰川的地质时期,又称为冰川时期。]是海参[海参,属海参纲(Holothuroidea),是生活在海边至8000米的海洋棘皮动物,距今已有六亿多年的历史,海参以海底藻类和浮游生物为食。]疾病高发的时期,不容忽视。本文简单阐述了参圈化冰期常见问题及化冰后的一些管理工作,供大家参考。

一、参圈化冰期常见问题

1、应激反应[各种紧张性**物(应激源)引起的个体非特异性反应。]
化冻前后参圈水体[水体 ,水的集合体。]盐度、温度会在短时间内迅速下降,极易引起一系列海参应激反应,如:肿嘴、“化皮[药材简介 化皮 (《岭南杂记》) 【异名】化橘红(《识药辨微》),化州橘红(《岭南随笔》),化州陈皮(《本草从新》),柚皮橘红(《中药志》),毛化(《广西中药志》)。]”等。

2、“漂参”
(1)冰层较厚的参圈,化冰期大量淡水在表层**形成水分层,缺氧引起“漂参”。
(2)立春后,地温回升,冰下水体气体过饱和,导致海参体内溶解过量气体,化冰期,随着气压急剧降低,海参体内形成气栓,发生气泡病[气泡病就是养殖池水中含氮量或溶氧量过饱和而进入鱼体栓塞在组织内的疾病。],引起“漂参”现象。

3、肿嘴
(1)封冰期时间较长,底部烂草、死藻腐烂发酵积累大量有毒有害物质,海参冰下摄食后导致肿嘴。
(2)化冰期的气体饱和度变化导致海参发生气泡病,引起肿嘴。

4、“化皮”
(1)封冰时,一些海参没能及时回礁,靠近冰面冻伤后引起“化皮”。
(2)化冰期,水体气体急剧变化,海参体表或体内形成气栓,发生溃疡后感染细菌引起“化皮”。

二、化冰期管理要点

1、打冰眼
冰层较厚时远离礁的位置打冰眼,冰层较薄时在边上打冰眼,释放冰下气体。预防化冰期气泡病高发导致的海参“漂参”、肿嘴、“化皮”。

2、排淡
化冰后及时排出水体表层淡水,防止水分层引起的缺氧“漂参”。

3、换水
开春的时候外海水质并不稳定,所以一切的操作以稳定为大前提。换水以多进少排为妙,并且每次排水量不要超过总量的10%,尽量避免大排大灌,减少海参应激。同时一定要保持较高水位(1.5米以上),提高水体稳定性。

4、增强海参体质
封冰时间长,海参摄食少,加上化冰期水温及盐度变化等原因造成海参体质弱。使用“激活”可有效提高海参体质,增强抗应激能力。

5、处理底部腐殖质
要使用温和的底质改良剂[改良剂是指能够改良产品品质及性能的物质,食品改良剂是由食品级的原料在食品配料中通过添加少量即可改善面团的性能及食品品质及风味。],“底居安”+“底加氧”可有效分解底部“垃圾”,打扫“战场”。少量多次配合使用,效果更显著。

6、预防气泡病引起的漂参
使用“速解安”打破水体表面张力,防止海参形成气栓,发生“漂参”现象。

春季“漂参”

7、合理使用消毒剂[消毒剂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要求,将病原微生物消灭于人体之外,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达到控制传染病的目的。]
化冰期本来水质就不稳定,海参体质弱,再使用消毒剂,海参的应激就更大了。若发现海参肿嘴、“化皮”,可选择高效、穿透力强,**性小的生态消毒剂“永乐碘”。

气泡病引起的肿嘴

“化皮”




来源:利洋水产
作者:曹元、孙文通、李勇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