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虾

[对虾(Penacus orientalis),学名东方对虾,又称中国对虾、斑节虾。]

混养

[混养(polyculture)是指同一水体中同时放养两种以上水生动物的养殖方式。]

的意义

对虾养殖病害频发 对虾混养或是不错的选择

混养是提高对虾养殖

[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

产量的主要措施之一,因地制宜、合理地选择混养品种

[品种指一个种内具有共同来源和特有一致性状的一群家养动物或栽培植物,其遗传性稳定,且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指具有相同品质的东西,如植物品种。]

是保证虾塘综合养殖成效的关键技术之一。

1.提高虾池

[虾池是江苏省东台地区的传统小吃。]

综合养殖效益

在适宜的虾池内混养一定数量、一定规格的水产品

[水产品是海洋和淡水渔业生产的水产动植物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总称。]

种,有利于对虾生长,发挥养殖对虾和混养对象之间的互利作用,降低养殖成本,增加虾池养殖产量,且能增加其它水产品的产量,提髙养殖产址和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是通过商品和劳动的对外交换所取得的社会劳动节约,即以尽量少的劳动耗费取得尽量多的经营成果,或者以同等的劳动耗费取得更多的经营成果。]

。据相关专家的测算,混养虾池比单养效益提高20%以上。

2.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

[是指人们在生产中依据生态平衡规律,使自然界的生物系统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环境条件产生的有益影响和有利效果,它关系到人类生存发展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在对虾养殖过程中,虾池的残饵、对虾粪便促使虾池中大量微生物和细菌繁殖,造成池水营养化,加重了池底、池水污染,水质恶化,虾病易发生。特别是对虾养殖后期,池水温度升髙时尤为突出。通过选择合适的养殖品种与对虾混养,合理搭配,它们可以摄食对虾残饵,滤食池中的生物、细菌和有机碎屑,既可以合理利用饲料和水体空间,又能让池水得到净化,减轻池底和池水的污染,保持虾池生态平衡,降低单一养殖对虾暴发疾病的概率,虾病发生明显减少,促进对虾生长。

二、对虾混养的品种

由于对虾既可以在淡水中养殖,也可以在海水中养殖,因此它们的混养品种相当多,混养模式丰富多样。

在淡水中适宜混养的品种有青虾、河蟹、罗非鱼、草鱼、鲈鱼等。

在海水中适灯混养的品种有泥蚶、文蛤、海参、海蜇、扇贝、大弹涂鱼等。

三、对虾混养品种搭配的原则

①习性相宜的原则,对虾在海水和淡水中均可养殖,无论是和哪一类水产品进行混合养殖,混养品种的生态习性应适应尸当地气候条件、水质条件(包括水鲺、盐度、海淡水源等);对对虾池塘的水深、面积、底质、换水条件等及饵料条件都要能适应。

②混养品种不宜过多,一般可根据对虾池塘的条件,确定1〜2个混养品种就可以了,应尽可能利用各混养品种间生态习性(食性、生活空间等)的互补性,以充分利用和提高虾塘的生态效益。

③混养品种的苗种来源要方便、充足、健康。

④混养品种和对虾应无危害和竞争关系,包括争夺水体空间和争食。另外,混养品种的长势要良好,最好能当年达到商品规格,且有一定经济效益和市场销路。

⑤放养密度

[放养密度是养殖业中关于放养畜牧的一种密度。]

要适宜,在确定对虾的合理密度后,要根据虾塘的实际承载力,保持各混养品种的合理放养密度,不要过量放养。另外,还要根据对虾苗种的规格、预计达到的起捕规格、预计起捕时间等因素,来确定混养品种的搭配比例、苗种规格及合适的放养时间。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