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白家水产品斑点叉尾鱼价格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叉尾鱼的介绍?(叉尾鱼是什么样的)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叉尾鱼的介绍?

叉尾鱼和巴沙鱼有什么区别?

如题 均为养殖鱼类 , 叉尾鱼(鮰 )须四对 须比较 巴沙 鱼长 学名

【鱼芒】鲶科copy (巨鲶科) Pangasiidae 【鱼芒】鲶属 Pangasius 鱼类

下图为 博氏【鱼芒】鲶 Pangasius bocourti ,俗称 巴沙鱼、多利鱼

叉尾鱼的介绍?

**市场上又称为多利鱼,是【鱼芒】鲶属的一种,原产于越南湄公河三角洲和泰国湄南河流域。这些鱼是国际市场重要的食用鱼。

另一种 叉尾鮰

真鮰科 Ictaluridae 真鮰属 Ictalurus 鱼类

下图为 斑真鮰 Ictalurus punctatus (斑点叉尾鮰),俗称 钳鱼、沟鲶

斑点叉尾鮰体型较长,体前部宽于后部,头较小,吻稍尖,口亚端位,体表光滑无鳞,粘液丰富,侧线完全,皮肤上有明显的侧线孔。头部上下颌具有深灰色触须4对,其中鼻须1对,颌须1对,颐须2对,长短各异,以颌须为最长,末端超过胸鳍基部,鼻须最短。鳃孔较大,鳃膜不连于峡部,颐部有较明显而不规则的斑点,体重大于0.5公斤的个体斑点消失。具有脂鳍一个,尾鳍分叉较深,各鳍均为深灰色。体两侧背部淡灰色,腹部*白色,幼鱼体两侧有明显而不规则的斑点,成鱼斑点逐步不明显或消失。

属底栖鱼类,较贪食,具有较大的胃,胃壁较厚,饱食后胃体膨胀较大。有集群摄食习性,并喜弱光和昼伏夜出摄食。

如何改善养殖鱼的味道

  实现水产品的优质应该是今后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又一重要方向。在无公害的前提下,味道纯正、无异味,保持水产品原有的自然风味应该是优质水产品的一个必备条件。目前市场上某些鱼类出现了卖鱼难的问题,价格偏低,效益递减现象明显。它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水产养殖业蓬勃发展,市场供应充沛,另一方面也有养殖鱼味道、品质不如从前的原因。

  ①鱼味与鱼类品种:鱼类的品种不同,肌肉中蛋白质氨基酸组成不同,脂肪中脂肪酸种类比例不同,味道就不一样。水产动物与呈味有关的氨基酸有赖氨酸、精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丙氨酸、甘氨酸,鱼的味道鲜美即这些氨基酸含量高;脂肪酸含量尤其是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的差异是导致鱼类味道不同的重要原因。只有安全、无公害、味道纯正才能称得上优质水产品。

  ②鱼味与饲料:饲料是养殖鱼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影响鱼类味道的主要因素。饲料组成对鱼品质的影响非常显著。研究证明,许多营养不平衡的饲料会使养殖鱼出现内脏反常积累脂肪的现象,改变了鱼体蛋白质、脂肪组成比例,同时也改变了鱼肉的口感、味道,严重的还会使鱼产生各种疾病。饲料中蛋白质的氨基酸平衡至关重要,一些不平衡氨基酸经脱氨基作用,其含氮的部分会以氨、尿素、三甲胺形式排出体外,其中三甲胺是造成海水鱼臭气的重要原因。淡水鱼体内氮的排泄主要是以氨的形式,氨有难闻的气味,淡水养殖用水中氨的含量应该严格控制的。饲料原料的种类也是直接影响鱼的味道,单用东北大豆养成的淡水白鲳味道好;以鸡肠子为主饲养出来的鱼食用中有股腥臭味。

  ③鱼味与水环境:鱼类生存环境包括水体和底质,这是影响鱼味的另一个主要因素。鱼类通过渗透压作用,由皮肤、鳃、鳍来吸收水中的矿物质,因此水中挥发性的、有**气味的物质都会直接影响养殖鱼的体味,不科学地滥泼洒药物给鱼体带来异味。大量鱼类排泄都会物、残饵、硫化物使底泥发黑、变臭,旺盛繁殖的藻类、原虫、细菌产生异味化学物质,渗入鱼体肌肉,产生特异的泥土味、臭土味,因此生产高品质的鱼要有良好的水质和底质。在水泥池清水中暂养一段时间,可减除鱼的异味,改善鱼的味道。

 (来源:中国饲料在线)

叉尾鱼是巴沙鱼吗?

非也 两个物种 , 叉尾鮰 和 巴沙鱼 学名

真鮰科 Ictaluridae 真鮰属 Ictalurus 鱼类

下图为百 斑真鮰 Ictalurus punctatus (斑点叉尾鮰),俗称 钳鱼、沟鲶

体型较长,体前部宽于后部,头较小,吻稍尖,口亚端位,体表光滑无鳞,粘液丰富,侧线完全,皮肤上有明显的侧线孔。头度部上下颌具有深灰色触须4对,其中鼻须1对,颌须1对,颐须2对,长短各异,以颌须为最长,末端超过胸鳍基部,鼻须最短。鳃孔较大,鳃膜不连于峡部,颐部有较明显而不规则的斑点,体重大于0.5公斤的个体斑点消失。具内有脂鳍一个,尾鳍分叉较深,各鳍均为深灰色。体两侧背部淡灰色,腹部*白色,幼鱼体两侧有明显而不规则的斑点,成鱼斑点逐步不明显或消容失。

属底栖鱼类,较贪食,具有较大的胃,胃壁较厚,饱食后胃体膨胀较大。有集群摄食习性,并喜弱光和昼伏夜出摄食。

区别于 巴沙鱼

【鱼芒】鲶科 (巨鲶科) Pangasiidae 【鱼芒】鲶属 Pangasius 鱼类

下图为 博氏【鱼芒】鲶 Pangasius bocourti ,俗称 巴沙鱼、多利鱼、博氏巨鲶

**市场上又称为多利鱼,是【鱼芒】鲶属的一种版,原产于越南湄公河三角洲和泰国湄南河流域。权这些鱼是国际市场重要的食用鱼。

叉尾鱼怎么做好吃

清蒸叉尾鱼

清蒸叉尾鱼的用料

叉尾鱼1条 蒜蓉50克

豆豉20克 生姜适量

蒸鱼豉油适量 鸡粉适量

油适量 盐适量

葱花少许

清蒸叉尾鱼的做法

步骤1

叉尾鱼连骨不切断,背后均匀划开

步骤2

豆豉,蒜和生姜一齐剁碎,均匀铺在叉尾鱼上

步骤3

第二步骤做好了,就加入适量的油盐和鸡粉,下锅蒸,水沸后再蒸15分钟,出锅放葱花装饰完全

香酥叉尾鱼

香酥叉尾鱼的用料

叉尾鱼1条(2斤左右) 炸粉100克

淀粉50克 鸡蛋2个

油500克 香芹100克

葱10克 豆豉10克

生姜8片 蒜瓣20个

鸡粉适量 盐适量

香酥叉尾鱼的做法

步骤1

叉尾鱼洗净切片沥干水分3,芹菜去叶子洗净

步骤2

鸡蛋用筷子搅拌均匀,再加入淀粉和鱼叉尾鱼搅拌数下,然后再加炸粉搅拌均匀即可

步骤3

热锅将油热至90度左右,将搅拌好的鱼放入炸至金黄捞出

步骤4

最后加入蒜瓣到油锅炸至金黄捞起备用,剩一点油在锅里放入香芹,然后将鱼和所有调味料一同放入翻炒片刻即可

叉尾鱼是巴沙鱼吗?

非也 两个物种 , 叉尾鮰 和 巴沙鱼 学名

真鮰科 Ictaluridae 真鮰属 Ictalurus 鱼类

下图为百 斑真鮰 Ictalurus punctatus (斑点叉尾鮰),俗称 钳鱼、沟鲶

体型较长,体前部宽于后部,头较小,吻稍尖,口亚端位,体表光滑无鳞,粘液丰富,侧线完全,皮肤上有明显的侧线孔。头度部上下颌具有深灰色触须4对,其中鼻须1对,颌须1对,颐须2对,长短各异,以颌须为最长,末端超过胸鳍基部,鼻须最短。鳃孔较大,鳃膜不连于峡部,颐部有较明显而不规则的斑点,体重大于0.5公斤的个体斑点消失。具内有脂鳍一个,尾鳍分叉较深,各鳍均为深灰色。体两侧背部淡灰色,腹部*白色,幼鱼体两侧有明显而不规则的斑点,成鱼斑点逐步不明显或消容失。

属底栖鱼类,较贪食,具有较大的胃,胃壁较厚,饱食后胃体膨胀较大。有集群摄食习性,并喜弱光和昼伏夜出摄食。

区别于 巴沙鱼

【鱼芒】鲶科 (巨鲶科) Pangasiidae 【鱼芒】鲶属 Pangasius 鱼类

下图为 博氏【鱼芒】鲶 Pangasius bocourti ,俗称 巴沙鱼、多利鱼、博氏巨鲶

**市场上又称为多利鱼,是【鱼芒】鲶属的一种版,原产于越南湄公河三角洲和泰国湄南河流域。权这些鱼是国际市场重要的食用鱼。

如何饲养灰腹绣眼鸟

  绣眼鸟喜欢吃昆虫和水果,因消化道短、食物通过快,适于供给甜的易于消化的高营养饲料。一般以磨细的玉米面(或鸡用混合料面)和熟鸡蛋黄(或生花生米粉)各半,加5%的食糖搓(或研)匀作为常备饲料,适当补充一些活的昆虫、幼虫、蛹及水果类和熟的甘薯。水果宜切成大块喂,便于及时取出,防止鸟吃变质的碎渣。

  新捕的绣眼鸟,可把常备粉料在食抹中加水和成粥状,上边放上几条活的面粉虫引食,或者在切开的熟甘薯、水果上边撒上粉料。生鸟认食后,也还要喂相当长时间的粥状粉料。

叉尾鱼吃什么东西的

对各种配合饲料都能摄取,尤其喜食鱼粉、豆饼、玉米、米糠、麦麸等原料配制而成的颗粒饲料;也吃轮虫、枝角类、水生昆虫、摇蚊幼虫、软体动物、大型水生植物等水生生物。

由于其生长速度极快,所以在不同养殖时期,饲养管理必须相应跟上,才能确保养殖效益的提高。这种鱼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快、易饲养、易起捕以及肉质鲜美等特点,是世界闻名的养殖品种和游钓对象。该鱼为大型温水性淡水鱼类,是以植物性饲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

扩展资料:

叉尾鱼养殖注意事项:

1、坚持四定投饵:定时、定量、定质、定位。放养鱼种后第二天开始驯食,一周后鱼开始集群抢食。投喂方法采用人工投喂。由于斑点叉尾鮰喜欢弱光摄食属底层鱼类,所以投饵在每天上午6点,下午7点后喂食,每次喂食30分钟。

2、质的饵料原料、较高的粉碎细度和生产工艺对于叉尾鮰的营养需求和肠道吸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科学的营养搭配能为鱼类提供生长所需的所有营养因子,避免由于维生素或其他微量元素的缺乏而导致畸形的产生。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叉尾鮰

百度百科-斑点叉尾鮰

美国斑点叉尾鮰(美国鮰鱼)怎么做好吃?

一、材料
鮰鱼1条、莲藕1节、红薯1个、四季豆200克、甜面酱10克、海鲜酱10克、蚝油5克、番茄酱10克、酱油5克、白10克、姜5克、大葱10克、油20克、盐5克
二、做法
1. 将甜面酱、 番茄酱、海鲜酱、蚝油、 酱油和少许糖调和成浓郁的酱汁;
2. 鮰鱼切成片, 加入姜片和大葱, 加入一半酱汁;
3. 带上一次性手套, 抓匀后盖上保鲜膜腌制二个小时;
4. 准备其他的原材料:四季豆、薯条和藕条;
5. 煲中放入适量的油, 将腌制过鱼里的姜片和大葱段捞出放在里面煸炒;
6. 煸炒出香味后下入准好的藕条、薯条和四季豆一起翻炒;
7. 翻炒以后加入适量的盐调味;
8. 盖上锅盖后焖上五分钟;
9. 揭开盖, 将腌制好的鱼块码放在菜的表面上;
10. 将腌制的汁和剩余的一半调料汁都浇淋在鱼的表面;
11. 再盖上盖,焖上十分钟关火;
12. 直接端上桌, 表面上撒些小葱即可。

叉尾鱼养殖技术

人工饲养技术

斑点叉尾鮰,又称沟鲶、河鲶、美洲鲶。这种鱼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快、易饲养、易起捕以及肉质鲜美等特点,是世界闻名的养殖品种和游钓对象。该鱼为大型温水性淡水鱼类,是以植物性饲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在天然水域中,主要摄食对象是底栖生物、水生昆虫、浮游动物、轮虫、有机碎屑和大型藻类。

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对各种配合饲料都能摄取,尤其喜食鱼粉、豆饼、玉米、米糠、麦麸等原料配制而成的颗粒饲料。由于其生长速度极快,所以在不同养殖时期,饲养管理必须相应跟上,才能确保养殖效益的提高。

1、亲鱼培育期

在亲鱼培育时期,要选择体质健壮、生长性能良好的4龄~5龄鱼作为亲鱼,按雌雄1∶1的比例配组。亲鱼池面积3亩~5亩,每亩放养60尾~80尾亲鱼,约150公斤~200公斤,同时搭养少量鲢、鳙鱼种,以便改善池塘水质。

亲鱼在越冬前,要采取强化培育措施,让亲鱼积累一定的营养,这既是亲鱼怀卵的物质基础,又能使亲鱼顺利越冬。冬天只要水温在10℃以上,亲鱼尚能少量摄食,因此需适量投喂一些饲料。产前培育最为重要,即在开春后加强投喂,精心管理。

首先将池水换去一部分,加注新水,水温上升后,亲鱼摄食日渐旺盛,因此要逐步加大投喂量,并适当增加一些动物性饲料,如畜禽内脏、小鱼虾等。为了提高亲鱼池中水温,可将水位适当降低,同时注意加强冲水。

2、鱼苗培育期

鱼苗出膜后2天~3天便可进行暂养。暂养池以面积1平方米~2平方米的水泥池为好,每平方米可暂养鱼苗1万~1.5万尾。池内需有微流水,2天~3天后要投喂些适口饲料,以轮虫最好,不足时也可投喂人工粉状配合饲料。鱼苗经5天~6天暂养后便可转入专池培育夏花鱼种。

夏花培育可用有流水的水泥池或面积较小的土池培育,水深0.7米~1米,用常规方法进行消毒。药物毒性消失后施基肥培育浮游动物。鱼苗下池前用8克/立方米硫酸铜溶液洗浴10分钟~20分钟,进行消毒。流水水泥池每立方米水体可放苗8000尾,土池每亩放苗5万~8万尾。

鱼苗下池后2天~3天,由于池中有丰富的天然饵料,一般不需投饵,以后投喂人工饲料。人工配合饲料的主要成分为鱼粉、玉米粉、黄豆粉、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要求蛋白质含量为35%~40%。日投饵量要根据天气、水温、鱼的摄食情况而定,以投喂后半小时内吃完为宜。

整个鱼苗饲养期间,要经常注入新水,进水都要过滤,水中溶氧应保持在4毫克/升以上。大约培育20天左右,鱼苗可长成体长4厘米左右的夏花鱼种。

3、鱼种饲养期

这个阶段是将夏花再经过一段时间的饲养,将其培育为大规格和体质健壮的鱼种。鱼种池以3亩~5亩为宜,水深1.3米~1.5米。

放养方式分主养和混养两种,主养亩放夏花6000尾~8000尾,白鲢夏花1000尾左右;混养亩放夏花1000尾~2000尾,白鲢夏花2000尾左右,鳙鱼夏花500尾,草鱼夏花1000尾~1200尾。

通常以混养方式为好,因为鲢鳙鱼主食浮游生物,与鮰 鱼种混养既可避免池塘浮游生物大量繁殖而影响水质,又可提高水体的利用率,增加鱼种总产量。饵料以人工饲料为主,兼施少量有机肥。

饲料应加工成细颗粒状,含粗蛋白量在35%左右,日投量一般为鱼体总重的3%~5%,上、下午各投喂1次。饲养期间要注意适量注水或换水,以改善水质,保持池水溶氧在3毫克/升以上。

4、成鱼饲养期

斑点叉尾鮰成鱼养殖成活率高,时间较短,对养殖条件要求也不很严格。主要还是池塘养殖,面积3亩~6亩,水深1.5米~2米为宜。既可单养,也可混养,一般混养效果较好。适宜于与斑点叉尾鮰 混养的鱼类,主要有鲢鱼、鳙鱼、草鱼、鳊鱼和罗非鱼

在养殖中,饲料配方和投喂技术对鮰 鱼的生长很重要,国内外都有深入的研究,并设计出各种不同的饲料配方。中国加工饲料的原料,主要有鱼粉、大豆粉、小麦粉和玉米粉等,粗蛋白含量在25%~35%之间。

饲料最好加工成沉性和浮性两种颗粒,当水温在15℃以上时,投喂浮性饲料;水温低于15℃时,投喂沉性饲料。每天投喂两次,即上、下午各1次,投饵范围应尽量扩大些。每天观察鱼的摄食情况,及时调整投饵率。

斑点叉尾鮰对低氧的耐受能力相对较差,为防止浮头和泛池,要经常更换池水,以保持清新的水质,鱼池中水的溶氧应经常保持在3毫克/升以上。斑点叉尾鮰也可以用网箱养殖,常采用二级放养。

第一级从10厘米长养到尾重150克,第二级从150克养到750克~1500克,也可以直接从50克的鱼种养至成鱼。8厘米~10厘米规格鱼种放养密度为350尾/平方米~400尾/平方米,150克重鱼种养殖密度为150尾/平方米~250尾/平方米。

斑点叉尾鮰性情温驯,有集群习性,易于捕捞,随着鱼体不断长大,为调节好养殖密度、提高效益,可分批起捕上市或轮捕轮放。

另外,斑点叉尾鮰疾病较多,尤以**性疾病危害较大,因此必须以预防为主,除注意常规消毒外,还要坚持不投喂变质饲料,并定期进行药物预防。肠道败血症是其常见病,各种规格鱼均易感染,可采取每100公斤饲料中加0.18公斤土霉素投喂治疗。

此外,口丝虫病和小瓜虫病是由口丝虫和小瓜虫寄生鱼体皮肤及鳃组织引起的,防止这些寄生虫应在放种时用8克/平方米硫酸铜浸洗鱼体15分钟~20分钟。

扩展资料

斑点叉尾鮰属底层鱼类。幼鱼阶段活动较弱,喜集群在池水边缘摄食、活动,随鱼体长大逐渐转向水体中下层活动。斑点叉尾鮰为温水性鱼类,适温范围0-38℃,最适生长温度18-34℃。正常生长溶氧要求3毫克/升以上,PH值5-8.5之间均可生存,而以6.3-7.5为最适范围,盐度适宜范围为0.2-8.5‰。

食性:幼鱼主要摄食个体较小的水生生物,如轮虫、枝角类、水生昆虫等;成鱼则以浮游动物、各种蝇类、摇蚊幼虫、软体动物、大型水生植物、植物种子和小杂鱼为主食。在人工饲养下,各生长阶段均喜食人工饲料。斑点叉尾鮰日夜均摄食,且有集群摄食的习性,主要以底层摄食为主,但幼鱼有时也游到水面摄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斑点叉尾鮰

白家水产品斑点叉尾鱼价格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