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期河蟹纤毛虫多的原因和处理方案


近年来,随着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密度和规模不断变大,河蟹后期[后期(anaphase)有丝**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 着丝粒分开, 染色单体移向两极。]纤毛虫[纤毛虫属纤毛门(Ciliophora),大多数纤毛虫在生活史的各个阶段都有纤毛,以纤毛作为运动细胞器。]病变得很普遍,特别是水环境差如水浓、底脏、水草少的池塘[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长纤毛虫的河蟹影响销售价格,严重的甚至可能造成死亡。本文介绍养殖后期纤毛虫病问题的发生条件及预防措施,为养殖朋友后期管理提供帮助。

一、什么是纤毛虫

纤毛虫是水体[水体 ,水的集合体。]中一类原生动物,它以纤毛为运动**,能够在水体中自由活动,喜欢水浓、底脏等有机质[有机质泛指土壤中来源于生命的物质,包括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及其分泌物以及土体中植物残体和植物分泌物。]多的环境中生活繁殖,容易寄生在与水体直接接触的虾蟹体表、鳃、附肢等部位,河蟹池塘常见固着类纤毛虫有:聚缩虫、钟形虫、累枝虫等。


二、易暴发纤毛虫的条件

1、水浓
池塘水体以蓝藻、绿藻等小型藻类为主的,在10倍目镜下镜检:一个视野藻类生物量[生物量(biomass) ,是生态学术语,或对植物专称植物量(phytomass),是指某一时刻单位面积内实存生活的有机物质(干重)(包括生物体内所存食物的重量)总量,通常用kg/m2或t/hm2表示。]达到20个以上的池塘纤毛虫非常容易滋生。

2、底脏
随着投喂量增加,加上后期育肥可能使用冰鲜鱼导致养殖后期塘底污染重,大量残饵粪便、死亡水草等污染物[污染物,英文为pollutant。]堆积、蓄积,造成池塘代谢障碍,塘底有机化严重,为纤毛虫虫卵繁殖营造条件。

3、放养密度[放养密度是养殖业中关于放养畜牧的一种密度。]高、混养品种多
一些河蟹放养密度超过2500只/亩的池塘,同时又混养青虾[青虾在分类学上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游泳虾亚目,长臂虾科,沼虾属。]、杂鱼等品种的情况下,水中生物量易超出池塘承载能力,后期池塘水体生物量大,环境恶化,也容易造成河蟹体质弱后寄生纤毛虫。

4、水草少
一般水草面积小于50%的池塘,**藻类易形成优势种群[生物学名词,种群中占有绝对优势的地位的种群。]导致水浓,这样的池塘纤毛虫出现的概率也较高。

5、投喂不合理
一些养殖朋友后期投喂存在盲目性,把握不准很容易导致投喂过量,大量残饵也易造成池塘污染加重后出现纤毛虫。

三、纤毛虫的危害

轻微的纤毛虫对河蟹、青虾活力及生理机能影响不大,但是出售时会影响河蟹品质造成价格低,甚至无法出售;严重的会影响河蟹、青虾的活力及摄食,寄生在鳃部会影响呼吸甚至趴底死亡。


四、防控措施

纤毛虫属于环境寄生虫,它的产生和出现跟池塘环境密切相关,单纯通过药物杀纤毛虫只能治标不治本,此外杀虫药物一般具有**性,用量轻了没效果,用量重了破坏水质,且对河蟹易造成危害,可能得不偿失。因此只有通过改善底质、调节水质,增强水体代谢能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纤毛虫问题。

定期10-15天使用“新威灭”(7亩/瓶)调水爽水,降解池塘中有机质,抑制水体中纤毛虫滋生;使用防虫底改剂“底虫净”(2-3亩/包)降解池底污染物,同时抑制底部纤毛虫虫卵滋生,10天一次,连用2-3次;最后合理把握投喂量,设置食台观察吃料,以第二天投喂时吃完为宜,此外搭配保健,增强河蟹体质以减少寄生纤毛虫。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