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在茭白[茭白,又名高瓜、菰笋、菰手、茭笋,高笋。]田块里生长,是充分利用水体环境的立体生态种养方式。泥鳅可利用水中动物作饵料[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的食物。],这样减少了茭白的病虫害;同时泥鳅的排泄物是茭白的肥料,泥鳅在土中的活动还可替茭白松土助长。茭白生长吸取水土中的营养,改善调节水土环境,保持水质清新。泥鳅、茭白共生互利、双双增产,既节约水土资源和部分饵料、肥料,又节约了生产投入,是一个节支、增产和增效的生产方式。一般经5一6个月饲养,667米2平均生产商品鳅250一300千克[千克(符号kg)为国际单位制中度量质量的基本单位,千克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基本单位之一。],茭白1000千克左右,具体方法如下:
(l)田块的选择与准备
选择环境安静、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且土质较肥、管理方便的田块。要求田埂[田埂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tián gěng,田间稍高于地面的狭窄小路,也叫埂子意思是田间的埂子,用以分界并蓄水。]高出水面30厘米[厘米是一个长度计量单位,等于一米的百分之一。]以上,并在田埂的上沿加设向池中的密眼网,以防泥鳅翻越逃跑。在田块的一端设进水口,进水经注水管伸入田块,注水管出口处绑一个长50厘米的尼龙布网袋,防止污物及杂鱼等敌害生物随水入田。为在水量不足或水温过高时泥鳅有躲避之处,同时又能方便捕捞,在养鳅茭白田四周或对角线挖宽3一5米、深1一1.5米的集鱼沟和鱼溜,开挖面积占全田面积的5%一10%,土方工程最好在冬季进行。为防暴风雨时排水口不畅而漫埂逃鱼,在靠排水口的一边田埂上开设1一2个溢水口,并安装牢固的拦鱼栅。
在茭白田灌水前,每667米2施猪、牛粪等基肥600千克一次(其中250千克左右均匀撒入沟底),以保证泥鳅投放时有足够的下塘饵料。
(2)种养方法
先要做好茭白移植[指将植物移动到其他地点种植,后引申为将生命体或生命体的部分转移,将身体的某一部分,通过手术或其他途径迁移到同一个体或另一个体的特定部位,并使其继续存活的方法。],茭白切忌连作,一般3一4年轮作一次,否则“结实”量逐年减少。对轮作轮养田块可在春季4月份分孽期移植,一般当年就可获得一定产量。移苗时要求略带老根,不要伤着新苗;行株距为50厘米×50厘米,并要浅栽,水位保持在10一15厘米。茭白移栽成活后,再开始放泥鳅种苗,以3厘米左右的鳅苗最好,每667米2放养[把某些已经圈养的野生动物重新放到野外环境中去,使它们在一定范围之内以原有的生存方式生活。]8000一10000尾;如果大点的在5厘米左右,可放养5000一6000尾;捕捉个体大的亲鳅放在田中自繁自育苗种也行,每667米2放亲鳅10一15千克,雌雄比例为1:1.5。
(3)管理
水质调节
茭白移植和苗种放养期间,田中的鳅鱼小、茭白苗矮,可以浅灌,水位10一15厘米;随着茭白的长高,鳅种长大,要逐步加水,水位保持在20厘米左右,使鳅始终能在茭田水中畅游索饵。茭田排水时,不宜过急过快,防止小鳅来不及进沟溜而**;注意夏季水温变化,高温季节适当加深水位或换水降温,有利于避暑渡夏。
排污防逃
在平时要勤检查田埂有无漏洞,拦鱼栅是否完好,严禁鸭群下田等,经常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投饵[ ...]施肥[施肥,是指将肥料施于土壤中或喷洒在植物上,提供植物所需养分,并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的农业技术措施。]
鳅种放养后要适时适量投饵施肥。泥鳅所投饵料及方法技术见后面的(二)投饵施肥部分,投喂量占田鳅鱼体重的5%一7%;同时要在鱼沟和鱼溜中定期追施经发酵过的畜禽粪,以培养泥鳅的天然饵料。
第一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