锯缘青蟹[青蟹(学名,Scylla serrata)属甲壳纲,梭子蟹科。],俗称青蟹,是我国东南沿海海水养殖的主要品种。笔者多年来从事青蟹育苗[育苗(yùmiáo )就是培育幼苗的意思。]技术研究,在保证生物饵料的基础上,只要控制好青蟹育苗各阶段的病害,就完全可以生产大量的青蟹苗种。现将这些年来在青蟹育苗过程中防治[防治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fáng zhì,译为预防和治疗或预防和治理。]病害的方法总结如下,供参考。
细菌病
病原[病原,指病因。]:广泛存在于海水中的致病细菌。N1~N5阶段均可发生此类病害,以N2~N3较为严重,病苗活力下降,多沉于水底,不摄食,胃部没食物,在显微镜[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下可以看到背刺断裂,快死的幼体[ ...]体腔内还可以看到细菌。
防治:预防[预防是指预先做好事物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偏离主观预期轨道或客观普遍规律的应对措施,汉语拼音为yù fáng,注音为ㄧㄩˋ ㄈㄤˊ。],在布幼时加入1.5克/立方米[立方米,读作lì fāng mǐ,它是体积单位,符号m³((这个字符的Unicode编码是33A5)),等于每边长为一米的一个立方体的容积,等于一立方米。]~2克/立方米复方新诺明[别名:磺胺甲恶唑,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属于一级抗菌类。]有预防效果。治疗,用2克/立方米复方新诺明每天一次,连续3天,有治疗效果。
丝状细菌病
病原:最常见的为毛霉亮发菌(Leu⁃cothrixmu***t),也叫做发状白丝菌。蚤状幼体及大眼幼体阶段均可发生,菌丝[单条管状细丝,为大多数真菌的结构单位,一些原核生物也有菌丝,如放线菌。]主要附着幼体体表,包括幼体附肢、背刺、头胸甲、鳃丝及口器周围,影响幼体摄食、活动及呼吸。在显微镜下很容易分辨此菌,像头发丝,一端附着,另一端游离,游离部分可见慢速来回摆动。
防治:预防,育苗用水经过严格的过滤处理,育苗过程中,多采用活饵,活饵在使用前经过严格的消毒处理,保持水质清新,有一定的预防效果。治疗,用利福平0.3克/立方米~0.5克/立方米每天一次,连续用两天效果明显。
纤毛虫病
病原:聚缩虫、单缩虫、累枝虫及钟形虫等。肉眼可以看到幼体体表有绒毛状附着物,影响幼体摄食、活动及呼吸。有时在育苗水体中也可以看到绒毛状物悬浮在水中,显微镜下可见钟罩状虫体。
防治:预防,预防措施同丝状细菌病。治疗,用20毫升/立方米甲醛及1克/立方米制霉素效果较好。
真菌病[真菌病,就是由真菌引起的疾病统称为“真菌病”。]
病原:主要有离壶菌、链壶菌。幼体活力下降,不摄食,肉眼可见受感染的幼体某一部位特别白,死亡个体体色很白,显微镜下可见树枝状的菌丝在幼体体内到处蔓延,有时还能见到成熟的菌丝排放孢子。
防治:预防,亲蟹经过300毫升/立方米甲醛和1克/立方米氟乐灵[应用 适用于大豆、棉花、小麦、旱稻、甘蔗、甜菜、向日葵、番茄、甘蓝、菜豆、胡萝卜、芹菜、香菜等40多种作物及果园、林业苗圃、花卉、草坪、种植 园等防除稗草、野燕麦、狗尾草、马唐、牛筋草、碱茅、千金子、早熟禾、看麦娘、藜、苋、繁缕、猪毛菜、宝盖草、马齿苋等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及部分双子叶杂草。]各消毒1小时有一定预防效果。治疗,采用0.015克/立方米氟乐灵。不过在使用时一定得把握好时机,最好在真菌菌丝排孢子时加入,**孢子,否则难以控制。青蟹育苗过程中因没有控制好真菌病,造成育不出苗来的实例非常多。就目前来说,真菌病在青蟹育苗过程中危害特别大,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脱壳困难症
病原:主要由于幼体先天不足[先天不足,读音为xiān tiān bù zú,汉语词语,指事物的根基差。]或营养**造成。幼体活力较差、发黑、较瘦,生长速度慢、个体小。
防治:加强饵料的营养,幼体培育过程中使用的轮虫经过强化后再投喂,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另外在亲蟹的培育过程中注意多投鲜活贝类或活沙蚕,防治幼体先天不足,对防治这种现象的发生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