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非鱼[罗非鱼,俗称:非洲鲫鱼,非鲫、越南鱼、南洋鲫等。]原产非洲,故又称非洲鲫鱼,由于其生长快,繁殖力强,适应性广,产量高,含肉率高,肉味鲜美而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罗非鱼喜高温,生活和生长的水温[“**水的温度”的一种简称。]范围为16℃~40℃,最适温度为24℃~35℃。水温14℃以下不摄食。最低临界温度为10℃,9℃致死。因此,我国北部地区养殖的罗非鱼,到了冬季就要越冬[词目:越冬 拼音:yuèdōng 英文: 释义:犹过冬。],否则就不能过冬。
罗非鱼越冬保种的方法很多,但有的因受资源条件限制,或无温泉或无热排水,有的设备复杂,投资大。为探索一种投资少,设备简单的群众性保种方法,浙江宁海县[宁海县,位于中国**海岸线中段,浙江省东部沿海,象山港和三门湾之间,天台山、四明山山脉交汇之处,是计划单列市宁波市下辖县,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沿海对外开放地区之一。]进行了罗非鱼越冬保种试验,经过两年实践,终于获得成功。其主要设施和技术是:
1.越冬池的建造:罗非鱼越冬池应建立在避风向阳背风,紧靠河边的低洼地带。在土质结实的地方,挖成长4米~5米,宽1米~2米,深2米~3米的土池,河道的水可以通过土层空隙,渐渐渗透进土池里,保持池水[《池水》是青言之写的网络小说连载于连城读书。]清新,含氧量充足。
2.保温[保温是一种科学、高效的节能技术措施,可以使热量的散发传导速度减慢。]设施:在池面上用竹子搭成向南倾斜的棚架[棚架,读音péng jià ,汉语词语,意思是用竹木等搭的有篷的架子。],竹架上面覆盖二层塑料薄膜,像培育菜苗的大棚。池面与薄膜的高度约掌握在0.1米~0.8米之间,空间过大,不易保温。刮西北风时,应在越冬池的西、北两面,用芦苇或草帘[草帘别名是草苫子,是用水稻秸秆为原料经过简易的草帘机加工而成,加工原理和草袋,草片的方式基本上差不多。]做成挡风墙。霜雪天气要在薄膜加盖草帘。如遇寒潮入侵气温降低,应在塑料棚内吊挂2只~4只100瓦~200瓦的电灯,以提高水温。总之要使池水温度保持在15℃~16℃左右,使鱼种[鱼苗经过短时间的培养,体长达到3到13厘米之间的幼鱼称为鱼种,又分为小规格鱼种,中规格鱼种,大规格鱼种。]安全过冬。
3.鱼种入池:鱼种入池前要灌水浸泡越冬池3天~5天,以消除污染物质对池水的影响。鱼种入池时间一般在11月上旬,水温16℃左右为宜,过晚易受冻害。鱼种入池前,要用4%的盐水浸泡3分钟~5分钟,进行鱼体消毒,预防传染病。鱼种密度每立方米5千克~7.5千克。
4.越冬管理:整个越冬期间应派专人管理。同时要注意水温变化,注意水质的变化,注意鱼的动态。
(1)投喂:越冬期间可以少量投喂,一般在10天~15天左右投喂一次,投饵量为越冬鱼种重量的1%左右,但水温超过16℃时,每天可投喂1次,饲料有糖糟、菜子饼等。并视摄食情况灵活掌握,使鱼吃饱吃好,以提高越冬成活率,减少损耗。(2)采光:整个冬季,只要是晴天,在9时~15时把遮盖在保温棚的草帘掀掉,采光增温。雪天要及时扫除棚架上的积雪,以防压塌棚架。(3)防治鱼病:罗非鱼越冬期较长,要注意观察有无鱼病,一经发现要及时治疗。越冬期以水霉病最为常见,多发生在入池后和出池前。水霉病为水霉、腐霉等真菌附生引起的一种常见病。肉眼可观察到鱼体上附生一种灰白色、柔软的棉毛状物。受伤的鱼体极易感染,以冬季、早春多发。治疗可用0.1毫克[毫克一种国际通用的质量单位。]~0.2毫克/升浓度的碱性绿或1毫克/升浓度的硫酸铜溶液全池泼洒,有疗效。如发生池塘缺氧,鱼类浮头,可多换新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