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态习性

  1、食性
  鲢生活于水上层,主食浮游植物,也食少量浮游动物。轮虫为鱼苗[也叫“鱼花”。]下塘培育[培育,指培养幼小生物,使其发育成长。]的开**饵料,也喜欢吃豆浆等类似轮虫大小的其他人工精饲料[精饲料又称精料,是相对于粗饲料而言的,是单位体积或单位重量内含营养成分丰富,粗纤维含量低,可消化养分含量多的一类饲料。]。随着鱼苗不断生长,到夏花阶段以后,鳃耙基本长成,逐渐转为滤食浮游植物,通过池塘施肥,培植水质,可以使鲢生长良好,而各生长阶段都喜食各类粉状人工精饲料。

  2、生长鲢属于生长快的大型经济鱼类。性成熟[性成熟(sexual mation) 是个体发育的一个方面。]年龄为3—4龄(长江流域)。体重增加以3—6龄最快,以后减慢;体长增长以1—4龄较快,第4龄后减慢。

  3、繁殖
 鲢属于大江河鱼类。在天然条件下,我国主要大江河干流均有其产卵场,产卵季节亲鱼[亲鱼,指发育到性成熟阶段,有繁殖能力的雄鱼或雌鱼,也叫种鱼。]可游至产卵场进行产卵繁殖,但在人工池养条件下则不能。
  鲢鱼性成熟年龄和个体[通常是数字的名称,或者是某个物体的计量单位。]大小与纬度(热量)有密切关系。在我国华南,性成熟年龄为2—43龄,体重2kg左右;在华中,性成熟3—4龄,体重3kg左右;在东北,性成熟5—6龄,体重5kg左右。此外,性成熟还与营养条件有关,营养不同,性成熟年龄和体重也会出现差异。雄性还普遍比雌性早熟1年,个体也比雌性偏小。

  二、人工繁殖

  1、亲鱼选择
  选择种质和体质良好的合格亲鱼是草鱼[草鱼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草鱼属。]人工繁殖的基础条件之一。所谓种质良好,即根据我国“三江”(长江、珠江、黑龙江)“四大家鱼”种质考察研究、以长江的种质最好,故选择长江原种草鱼较为理想。所谓体质良好,即是鱼体壮实,体色正常,鳞片完整,无伤、无病的个体。未达性成熟的个体,作为后备亲鱼,成熟个体,作为当年生产用亲鱼。在选择亲鱼时,还应注意雌雄搭配,一般雄体略多于雌体。

  2、亲鱼培育
  (1)亲鱼培育池。亲鱼培育池的面积2/15—4/15hm2(2—4亩),水深1.5—2.5m。位置处于催产[读音催产 cuī chǎn1基本解释[expedite child delivery] 采取措施促使胎儿产出。]池附近,排水方便,环境安静。放养前用生石灰清塘。
  (2)放养密度。每公顷池塘放养亲鱼1500—2250kg左右。雌雄比例为1:1或1:1.25。为了充分利用饵料和调节水质,在以草亲鱼主养的前提下,每公顷还可混养[混养(polyculture)是指同一水体中同时放养两种以上水生动物的养殖方式。]鳙亲鱼或后备亲鱼50—60尾,草亲鱼和青亲鱼或他们的后备亲鱼各30尾左右,凶猛鱼类30尾左右。
  (3)饲料。鲢亲鱼的天然饵料任是以浮游植物为主,通过池塘施肥,培植水质,即能使其生长良好;鲢还喜食各类精饲料,为了增强体质,在产后、秋季和早春适当增投部分麸、糠类精饲料有利于性腺发育。

  3、亲鱼催产
  (1)催产时间、水温[“**水的温度”的一种简称。]: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催产时间为5—6月,催产水温24~26℃主最适宜。
  (2)亲鱼选别:亲鱼的成熟度直接影响催产效果,鉴别标准为雄鱼轻挤腹部有**流出,遇水后立即散开,雌鱼腹部膨大,松软有弹性,腹部鳞片较稀疏。为了提高群体成熟度,可在4月中旬,拉网检查,对成熟度较差的,根据个体大小及成熟较差的,根据个体大小及成熟情况,分别注射LRH-A3~5微克/尾。

  4、**与人工授精
  水温在18℃以上均可**,最佳水温为22~26℃。催产剂注射1~2次,2次注射时间隔6~12小时。从最后一次注射到排卵的时间一般为9~12小时。亲鱼在预定时间内,在产卵池中**追逐,雄鱼不断用头撞击雌鱼腹部,互相摩擦,雌鱼仰腹彼此绞曲,不时颤动胸鳍,排卵**,配合密切。收卵以产卵后1小时左右进行为宜。也可采用人工授精技术

  5、孵化[孵化(incubation)是发生于卵膜中动物胚胎,破膜到外界开始其自由生活的过程。]
  人工孵化是将受精卵放入孵化工具内,在人工管理条件下孵出鱼苗。凡江河湖泊及塘堰的水都可用于孵化。有时也用曝晒过氯气或用硫代硫酸钠处理后认为安全的自来水。孵化水温必须相对稳定,经过滤池或过滤闸进行**(40目、60目、80目)逐级过滤。孵化工具有孵化箱、孵化桶、孵化缸、孵化环道、孵化槽和塑料孵化器,要因地制宜地选用。孵化时间因水温而异。孵出3~5天后,鱼苗鳔已充气,卵黄囊基本消失,能开口主动摄食时,即可出苗。经捆箱暂养锻炼,使鱼苗结实,减少排泄。途中换水或到达目的**塘时,水温相差不能超过4℃。

  三、苗种培育及运输

  1、培育
  (1)池塘条件:草鱼苗种培育池面积以1/15hm2,池深1米左右,池底平坦,淤泥少(5厘米左右)。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池堤牢固不渗漏。
  (2)鱼苗放养密度:每公顷225万—300万尾。
  (3)鱼种[鱼苗经过短时间的培养,体长达到3到13厘米之间的幼鱼称为鱼种,又分为小规格鱼种,中规格鱼种,大规格鱼种。]放养:鲢占60%—65%,混养鳙10%、草鱼30%;或混养鳙10%、鲤20%、草鱼10%;或混养鳙15%,草鱼20%;或混养青鱼35%—40%。
  (4)投饵[ ...]技术与投饵量
  鲢鱼有夜间摄食习性,特别要注意增加夜间11-12时的投饵量。在鱼体长10-16厘米时投饵量为鱼种总量的6%-10%,体长16厘米以上时投饵量为3%-5%。投饵要定时、定位、定质、定量。

  2、运输

  (1)尼龙袋充氧密封运输法(尼龙袋装运鱼苗、鱼种密度容积约25)

鲢鱼实用养殖技术

运输时间(小时)

装 运 密 度(尾/袋)

鱼 苗

夏 花

8.310厘米鱼种

1015

1518

25003000

300500

1520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