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温[常温也叫一般温度或者室温,一般定义为25℃。]露天池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

  常温露天养殖多数为土池,有两种方式:单养[单养是一个水产术语。]和混养[混养(polyculture)是指同一水体中同时放养两种以上水生动物的养殖方式。](鳖鱼[语出:《山海经·海外西经》:“龙鱼,陵居在其北,状如狸。]为主,混养其他)。从国内外所取得的效益[效益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xiào yì,意思是指效果与利益,也指项目对国民经济所作的贡献,它包括项目本身得到的直接效益和由项目引起的间接效益。]和发展趋势看,这种方式也很有前途。具体做法又可以分为全程常温和阶段性常温养殖。前者从稚鳖开始即采用常温养殖,到成鳖阶段已经是第三年;后者是稚、幼鳖阶段加温养殖,第二年进入常温成鳖养殖。考虑综合效益和稚鳖死亡率高、生长慢等特点,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应积极推广后一种方式。常温养殖,一般[一般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yì bān,是指一样,普通,总体上,相关文献有唐王建《宫词》。]鱼池[鱼池;顾名思义就是渔夫用来养鱼的一个池塘,渔夫会根据所饲养的鱼的品种选择相应的鱼池。]只要具备以下条件都可以用来养鳖:即符合要求的防逃墙和排、灌水系统,能保持一定水深和良好的底质,安静的环境和有投饵、休憩的场地。

  1.单养
  即只养鳖,不混养鱼和其他水生动物。单养的密度介于加温集约化养殖和鳖鱼混养之间。一般每平方米放幼鳖1.5只~3只。

  2.鳖鱼混养
  鳖鱼混养符合生态学原理,是一种综合的养殖方式,鳖鱼混养的优点如下:
  ①保持水上、下层气体均衡。鳖是用肺呼吸的动物,由于呼吸与摄食使其不停地在水体[水体 ,水的集合体。]上下往返运动,从而使水的表层和深层间的溶氧得到交流,防止表层过饱和的溶氧逸走,弥补了深层的“氧”。既有利于鱼的代谢,又能促进浮游生物[浮游生物泛指生活于水中而缺乏有效移动能力的漂流生物,其中分有浮游植物及浮游动物。]繁衍。
  ②鳖鱼混养时,鳖的代谢产生大量的氨。通过浮游生物对氨的利用,既增加了浮游生物的产量又净化了水质。
  ③鳖鱼混养,一般搭配鲢、鳙和其他浮游生物食性的鱼为主,另有草食性鱼。在鳖鱼混养池浮游植物[浮游植物(phytoplankton)是一个生态学概念,是指在水中以浮游生活的微小植物,通常浮游植物就是指浮游藻类,包括蓝藻门 、绿藻门、硅藻门、金藻门、黄藻门、甲藻门、隐藻门和*藻门八个门类的浮游种类,已知全世界藻类植物约有40000种,其中淡水藻类有25000种左右,而中国已发现的(包括已报道的和已鉴定但未报道的)淡水藻类约9000种。]优势种群[生物学名词,种群中占有绝对优势的地位的种群。]主要是易被鱼利用隐藻类等,而且其高峰经久不衰。主要原因是鳖的残饵和排泄物内氮、磷、钾等含量较高,为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的生长和繁衍提供了营养条件。据对鳖鱼混养池和一般成鱼池观察,7月~8月间浮游动物月平均量前者比后者高1.78倍,浮游植物高出2.43倍;底栖动物高5.5倍~9倍;且浮游植物量的垂直分布基本一致,没有昼夜垂直分布的明显变化。因此,混养池为鲢、鳙、鲤、鲫等,以及鳖的饵料——螺、蚌等创造了良好的生长条件。混养池鲢、鳙的群体产量均显著超过一般成鱼池,原因就在于此。
  ④鳖鱼混养时,鳖能将一些因病而游动迟缓的鱼和死鱼作为食物,起了防止病原体传播和减少鱼病发生的作用。而健康的鱼,游动敏捷,不会受到鳖的侵害。因此,鳖鱼混养时,鱼的成活率要比一般成鱼池高。

  鳖鱼混养,从淡水养殖观点看,能提高水体利用率,增加经济收入;从生物的观点看,能充分利用水体的生物循环,保持水生态平衡。各地实践证明,鳖鱼混养效益十分显著。进行鳖鱼混养要比一般精养高产鱼塘效益高出5倍~8倍,这在大农业是不多见的。

国内外成鳖养殖的几种主要方式

第一页 1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