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法养殖黑鱼可有效防止水质变坏病害增加


  池塘里专养黑鱼,由于大量投喂野杂鱼,池水很容易发黑、发臭,不得不经常换水,还经常发生病害,造成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成本上升,产品质量下降。江苏省阜宁县[阜宁县,属江苏省盐城市所辖县之一。]三灶镇蒯东村李德新,采用生态养殖方法,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主要做法是:

  一、彻底清塘,移植水生植物[能在水中生长的植物,统称为水生植物。]。投放鱼种前,用生石灰[生石灰,主要成分为**钙,通常制法为将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天然**,在高温下煅烧,即可分解生成二**碳以及**钙(化学式:CaO,即生石灰,又称云石)。]或漂**[漂**是氢**钙、氯化钙,次氯酸钙的混合物,其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Ca(ClO)₂ ],有效氯含量为30%-38%。]清塘,杀灭病菌。保持水深1.5米以上。水面移植浮萍等水生植物,吸收、消耗水体中过剩的营养元素。

  二是控制黑鱼放养密度[放养密度是养殖业中关于放养畜牧的一种密度。]成鱼养殖按照最终亩产750千克[千克(符号kg)为国际单位制中度量质量的基本单位,千克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基本单位之一。]~1000千克设计投苗密度,20厘米左右的鱼种,每亩控制在1000尾~1200尾,养成规格0.75千克~1千克。

  三是合理放养配养鱼。每亩投放与黑鱼相应规格的鲢鳙鱼[鳙鱼(学名:Aristichthys nobilis)又叫花鲢、胖头鱼、包头鱼、大头鱼、黑鲢、麻鲢、也叫雄鱼。]、草鱼[草鱼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草鱼属。]鲤鱼各100尾左右。鲢鳙鱼控制浮游生物繁殖,草鱼控制浮萍过度生长,鲤鱼摄取底层残饵。一般配养鱼亩产量500千克左右,鲢鳙鱼、草鱼规格2.5千克左右。

  四是严格投喂管理。饵料[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的食物。]以捕捞的野杂鱼、蝌蚪等为主,日投喂两次,日投喂量在苗种培育阶段和成鱼养殖阶段分别占存塘鱼体重的10%、7%左右。饵料鱼要保持新鲜,并严格消毒,禁止投喂变质饵料。投喂量根据当天的天气、水温、鱼类的活动等情况来灵活掌握。

  五是加强日常管理。实行“四定”投饵,定期冲水,每20天加注新水一次,坚持每天巡塘。每半个月每亩水面用生石灰5千克~10千克或漂**0.5千克全池泼洒。定期使用杀虫药物,慎用或不用硫酸亚铁防治鱼病。不用违禁药物。

  六是自繁苗种。一方面苗种供应得到保障,降低养殖成本,另一方面,防止了病害的侵袭。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