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非鱼实用养殖技术之出血病症状及防治技术


  【病因分析】
  罗非鱼[罗非鱼,俗称:非洲鲫鱼,非鲫、越南鱼、南洋鲫等。]出血病[基本信息概述:出血病是一种传染性鱼病。]发病[病因作用于机体使疾病发生以后,疾病便作为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不断向前演变、推移,经过一定的时间或阶段后,最终趋于结束,这便是发病学(Pathogenesis)所要研究的问题。]特点流行季节长,6~9月是该病的暴发流行季节。发病时水温多在25℃以上。发病死亡率[死亡率是指用来衡量一部分种群中,一定规模的种群大小、每单位时间的死亡数目(整体或归因于指定因素),是在种群层面上研究的问题。]高,流行期间发病率可达50%~70%。据报道,死亡率可达30%~90%,甚至全军覆没。发病类型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发病死亡多发生于一周之内,慢性发病时间长达两三周甚至两个月。发病水域广,池塘养殖、水库网箱养殖均可发病。
  【症状】
  罗非鱼出血病一般有两种疾病症状,第一种主要体现为体表充血[局部的血管血量增加,血流加速。]发红,多发生于下颌、鳃盖、鳍等部位,有的眼球突出、眼内充血;解剖可发现肠道充血,脾、肾、胆囊肿大,肝由正常的红褐色变成土**或灰白色。此种症状可引起急性死亡,一旦前期未对症下药将使治疗难度加大。另一种类型主要表现为鳃盖及体表局部充血,有时眼眶周围亦有充血现象,腹部膨大,腹腔内积有淡**腹水[腹水(ascites),指腹腔内游离液体的过量积聚,是体征而并非一种疾病。];肝肿大色浅,肾、胆囊肿大,肠充血。

  【预防措施】
  建议放养密度[放养密度是养殖业中关于放养畜牧的一种密度。]适当,并适量套养花白鲢和鲫鱼,以起到清除残饵和调节水质[水质(water quality )水体质量的简称。]的作用。
  选择优质健壮鱼种,操作细心,防止鱼体受伤。
  彻底清塘消毒,清除过多淤泥,运至远离养殖场地
  适时换水、加注新水,调节水质,保持水质清新,可减少鱼病[致病因素作用于鱼体时鱼的正常生命活动受扰乱的现象。]的发生。
  注意营养,饲料[饲料,是所有人饲养的动物的食物的总称,比较狭义地一般饲料主要指的是农业或牧业饲养的动物的食物。]要卫生、优质,不投喂变质饲料、不洁饲料。
  在鱼病易发期用药物(如鱼菌清系列)定期预防,将鱼必康、大蒜素[大蒜素(大蒜新素、garlicin)为三硫代烯丙醚类化合物,天然存在于百合科植物大蒜的鳞茎中。]等抗菌药物掺入饲料中做成药饵投喂。

  【治疗技术】
  全池泼洒新博灭200~250毫升/亩,每天1次,连用2次。
  若病发时水质**或已乱用杀虫剂等,且导致摄食下降的可先用池塘解毒宝泼洒,稳定后再消毒一次,拌料投喂土霉素[土霉素为淡**片或糖衣片,属于四环素类,可用于治疗立克次体病,包括流行性斑疹伤寒、地方性斑疹伤寒、落基山热、***和Q热,支原体属感染和衣原体属感染等疾病。]0.3%~0.5%,保肝泰0.5%,发生腹水的也可另投喂胆酸钠。

  【病症描述及对应图片】

腹部膨大,腹腔内积有淡**腹水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