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养蛙技术蝌蚪如何培育?

受精卵在2〜3天的时间便可孵化[孵化(incubation)是发生于卵膜中动物胚胎,破膜到外界开始其自由生活的过程。]出小蝌蚪[蝌蚪是蛙、蟾蜍、蝾螈、鲵等两栖类动物的幼体,刚孵化出来的蝌蚪,身体呈纺锤形,无四肢、口和内鳃,生有侧扁的长尾,头部两侧生有分枝的外鳃,吸附在水草上,靠体内残存的卵黄供给营养。],刚孵化出的小蝌蚪静卧在池底和卵巢上。刚孵化出的蝌蚪可投喂部分轮虫、鸡蛋黄或蝌蚪专用粉状料,粉料洒于水中,6天后改为投喂蝌蚪颗粒料,饲料[饲料,是所有人饲养的动物的食物的总称,比较狭义地一般饲料主要指的是农业或牧业饲养的动物的食物。]也可自行配制,配方为鱼粉60%、面粉30%、豆粕10%。蝌蚪放养密度[放养密度是养殖业中关于放养畜牧的一种密度。]为500〜1000尾/平方米,半个月后减为300〜500尾/米2,大蝌蚪100〜300尾/米2。每天投喂2次,日投喂量为蝌蚪体重的5%〜10%。

蝌蚪培育的关键技术是蝌蚪分级饲养。饵料优质多样化。投饵[ ...]量随蝌蚪日龄的增长而增加,日投饵2次,前期以人工培养的浮游动物、鸡蛋黄[鸡蛋黄是指鸡蛋里面的蛋黄。]为主,中、后期以红虫为主。刚**[**,主要指的是昆虫在不同的发育时期,产生的形态、习性的变化,其具体分为四个时期,卵期、幼虫期、蛹期和成虫期,在一个世代拥有四个时期的昆虫,称为完全**昆虫,没有完全拥有四个时期的昆虫称为不完全**昆-biantai]的幼蛙,视觉和嗅觉尚不完全适应陆栖生活,此时应投活饵,如蚯蚓、蝇蛆等。定点投饵,在池底向排水口倾斜的池中,在其上方留出占池底面积升1/4〜1/5的陆地作为投饵处或设固定的饲料台,投饵量以2小时内基本吃完为度。

28天左右蝌蚪接近**,此时池中放人一些水葫芦[水葫芦又名凤眼莲(学名:Eichhornia crassipes)是一种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属于雨久花科凤眼蓝属的一种漂浮性水生植物。]和薄木板,以便蝌蚪**脱尾上岸。注意水质变化,适度补充新水,水位保持在0.25〜0.30米。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