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之计在于春】yi nian zhi ji zai yu chun 一年之计:全年的安排和打算。],一天之计在于晨,养殖也是同样的道理。放苗前后的池塘[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管理在河蟹养殖过程中非常关键,池塘管理好,蟹苗[春季是养蟹的关键时期,蟹苗的选择和投放决定着年终养殖的产量和效益。]的成活率[成活率在医学上指病人医治成活的概率,故称“成活率”。]高,病害的发生也会减少。如何做好放苗前后的池塘管理,本文就此进行介绍,供大家参考。
1、清塘[qingtang
]
一年的养殖期结束后,池塘四化问题就会突显出来,即毒性化、酸化、还原化、有机化。大量有害菌、还原性有害物质、残饵粪便等有机质的增多,给我们来年养殖造成很大障碍,所以我们需要彻底清塘。
(1)晒塘
排干池水,露出塘底进行晒塘,提高塘底的**还原电位,同时紫外线还有杀菌作用,减少有害菌群的数量。一般晒塘时间为7-15天,根据天气情况适当调整,以塘底淤泥出现裂缝为宜。
(2)消毒
[消毒 是指**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细菌芽孢的方法。]冬季温度低,建议使用氯制剂进行清塘消毒,消毒效果优于其它消毒剂
[消毒剂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要求,将病原微生物消灭于人体之外,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达到控制传染病的目的。]。如“清塘修复安”,以三氯异氰脲酸为主要成分,杀菌效果好,且使用方便。
2、解毒
一些清塘药物
[药物是用以预防、治疗及诊断疾病的物质。]或茶籽饼等残留,或外源水污染,都会影响蟹苗的成活率。有的池塘放苗后出现蟹苗上岸、吊网、打洞等现象,除蟹苗应激
[由危险的或出乎意料的外界情况的变化所引起的一种情绪状态,是决策心理活动中可能产生的一种心理因素。]因素外,池塘药物残留也会有所影响,因此在放苗前3-5天需要解毒。早期温度低,选择解毒药物时要注意,使用多元有机酸类解毒剂最好,如“碧水安”,解毒效果好。
3、肥水
[肥水是汉语词汇,拼音féi shuǐ ,意思是水名。]放苗期间昼夜温差大,水体不稳定,蟹苗易应激,影响成活率,因此水体的稳定性也是影响蟹苗成活率的关键因素。水位深(平均60-80公分)、有一定肥度的水体是最稳定的。所以放苗之前要适当加深水位,同时要及时肥水,建议使用全价可溶性有机肥进行肥水,如“肥水肽Ⅱ”,肥水效果持久、稳定。
4、放苗
科学的放苗方法能够提高蟹苗的成活率,经过几年的操作实践已经得到了很好的验证。具体放苗方法如下:
(1)吐水(试水)
吐水非常关键,一定要做。蟹苗到池塘后放在岸边等1-2分钟让其适应一下本地气温,之后开始试水,除去蟹苗体胃、鳃部的污物。(提示:进外地苗的池塘,有条件的在蟹苗上车之前最好吐下水。)
(2)泡苗
使用能够使蟹苗迅速恢复体质、抗应激的营养保健药物,如“LY-生命素”+“营养快线”,泡苗200斤/组。不要使用**性大的消毒剂去泡苗,如高锰酸钾、食盐等,因为这些药物能够增加蟹苗的应激性,降低成活率。
(3)抗应激
蟹苗放好后,第二天全塘泼洒抗应激药物,如“激活Ⅱ”,该产品含有天然植物多糖、免疫调节剂等,有助于蟹苗更快的适应新环境。
(4)蟹苗消毒
为防止蟹苗携带致病菌或运输过程中机械损伤感染细菌,建议放苗3-5天后,使用碘制剂消毒:如“永乐碘”。
5、早投喂
蟹苗在越冬期时进食少,放苗后待蟹苗适应环境后尽早投喂,一般放苗2-3天后即可投喂。投喂时采取定点投喂,深水区域为宜。投喂量控制在蟹苗重量的1%左右,有青虾混养的池塘适当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