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兽医学院的KuttichantranSubramaniam等研究者首次报道位于美国中西部地区的循环流水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的罗非鱼[罗非鱼,俗称:非洲鲫鱼,非鲫、越南鱼、南洋鲫等。]感染[《感染》 是一部由落合正幸执导的恐怖电影。]传染性[传染性是指病原体从宿主排出体外,通过一定的方式到达新的易感染者体内...]脾肾坏死**(ISKNV),并造成大量死亡。这是目前世界上首次报道传染性脾肾坏死**感染罗非鱼并且引起大量死亡。
传染性脾肾坏死**在分类上属于虹彩**[虹彩**科包括许多从昆虫和其它一些动物分离的胞浆型 DNA **。]科,细胞[细胞(英文名:cell)是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肿大**属,为有囊膜的二十面体结构,直径约为150nm。由于可引起感染鱼类的组织上形成肿大细胞而得名。感染淡水[淡水即含盐量小于0.]养殖鱼类时习惯上称传染性脾肾坏死**,感染海水鱼类则习惯上称真鲷虹彩**。该**对我国主要养殖的淡水鲈形目鱼类(鳜、笋壳鱼、加州鲈等)和海水鱼类(美国红鱼、尖吻鲈、篮子鱼、海鲈、石斑鱼、黄鳍鲷等)形成广泛的危害,能引起淡水和海水养殖鱼类的重大疾病。
这次报道的罗非鱼脾肾坏死**病发生在美国中西部地区,淡水循环流水养殖,主要感染罗非鱼幼鱼阶段,发病罗非鱼鱼苗体长从3.6cm到7.5cm不等,患病罗非鱼死亡率高达50%-75%。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患病罗非鱼呈现昏睡、白鳃,体腔有大量腹水。ISKNV主要侵袭鱼种的肾脏[肾脏是人体的重要**,它的基本功能是生成尿液,借以清除体内代谢产物及某些废物、毒物,同时经重吸收功能保留水份及其他有用物质,如葡萄糖、蛋白质、氨基酸、钠离子、钾离子、碳酸氢钠等,以调节水、电解质平衡及维护酸碱平衡。]和脾脏[脾脏是机体最大的免疫**,占全身淋巴组织总量的25%,含有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是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中心。],并表现为受感染细胞明显肿大和造血**弥散性坏死。在发病鱼的脑组织、脾脏、肝脏、肾脏、肾小球、肠系膜、心脏等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肿大细胞(见图中箭头指示),肿大细胞胞质中含有包涵体。该**主要通过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两种途径感染健康罗非鱼。垂直途径是通过亲子代纵向传播的,水平途径是通过口、消化道和水介质横向传播的。
罗非鱼是我国南方重要的养殖鱼类,细胞肿大虹彩**又是我国目前海水、淡水养殖鱼类的重要病害,由于之前我国缺乏对罗非鱼该**感染的系统监测,对我国养殖罗非鱼是否有该**病发生不得而知,今后将是罗非鱼养殖重点检测病害。仅从发病症状不能确诊该病,现场临床诊断建议结合发病症状做脾脏和肝脏、肾脏的组织印片,经过染色后观察是否有肿大细胞出现,是诊断细胞肿大虹彩**比较简捷而有效的方法,也可以将脾脏、肾脏、肝脏等内脏组织用90%酒精保存送实验室用PCR方法进行**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