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原:鳗匹里虫,孢子很小,内部构造需在电子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简称电镜,英文名Electron Microscope(简称EM),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现代科学技术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下才能看到。
2.症状:鳗匹里虫主要寄生在鳗鲡肌肉中,幼鳗患病[患病的明显变化表现在:精神意识感觉的异常、呼吸异常、饮食消化代谢功能异常、运动功能障碍、心跳血压异常、性行为能力异常,六大系统的变化。]后,体表可见黄白色斑,但凹凸不明显;大鳗患病时可见躯干部凹凸不平[凹凸不平是汉语词语,是形容平面上有凸出和凹进的地方。];严重感染时,病鱼消瘦、游动缓慢、不摄食而死。
3.流行情况:在加温的养鳗池内,自白仔鳗至成鳗均受害,其中尤以对幼鳗的危害为大,可引起大批死亡,即使不死,也不能养成有商品价值的食用鱼[食用鱼,泛指可食用的鱼类。]。
4.诊断:需用高倍显微镜进行检查诊断。
5.防治方法: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主要是进行综合预防,严格执行检疫制度。每立方米水体加十六烷吡啶氯化物[氯化物在无机化学领域里是指带负电的氯离子和其它元素带正电的阳离子结合而形成的盐类化合物。]100克,3分钟可**[shāsǐ〖kill〗∶夺去生命;处死;弄死...]孢子。池子予以干燥或在50℃经数分钟后,可**孢子。每千克鱼每天用烟曲霉素50毫克拌食投喂,连喂20天有一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