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孢子虫引起梭子蟹“牙膏蟹”


[病例502]河北省黄骅市南排河某老板有一口梭子蟹[梭子蟹,有些地方俗称“白蟹”。]和日本对虾混养池塘[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图1),80亩,水深2米,没有人工增氧设施。投喂兰蛤,每天一餐,平均每亩20-30公斤,水体略呈绿色,带泥浆色,天津地区2012年7月底至8月初一直连绵*雨,这时处于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中后期,由于底质污染问题,连续出现缺氧。

2012年8月11日上午,池塘出现死亡梭子蟹,塘头查看为“牙膏[牙膏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清洁用品,有着很悠久的历史。]蟹”症状。水质检测[用指定的方法检验测试某种物体(气体、液体、固体)指定的技术性能指标。]pH值8.5,氨氮0.2mg/L,**酸盐0.05mg/L。水体中大量杂质,少量藻类。

采集两只“牙膏蟹”解剖观察(图2),鳃丝黄褐色,尖端有黑色斑点,肝胰腺萎缩发白,肌肉[肌肉(muscle),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白浊[白浊,又称尿精,系指在排尿后或排尿时从尿道口滴出白色浊物,可伴小便涩痛的一种病证。]、无弹性、呈不透明的*白色(图3)。肌肉可明显看到一条一条的肌纤维[肌纤维即肌细胞,因肌细胞细而长,又称肌纤维。]束,界限明显(图4)。镜检病蟹鳃丝有大量可移动的小颗粒物质;步足处淋巴液和胸腔肌肉的印片中可见大量形态较均一、可缓慢转动的小颗粒样的虫体[《虫体》是连载于起点中文网的一本异术异能类小说,作者是妖楠。](图5),大小和形态与鳃丝观察到的一致。肌肉组织[肌肉组织由特殊分化的肌细胞构成,许多肌细胞**在一起,被结缔组织包围而成肌束,其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纤维分布。]涂片吉母萨染色后镜检见颗粒状虫体更清晰(图6),虫体大小约1.5-2.0μm×1.5-2.0μm。根据发病蟹症状、虫体特征以及流行特点,参考文献资料初步诊断是微孢子虫引起的发病。

分别从“牙膏蟹”的鳃部、肌肉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取鳃、肌肉组织等用95%酒精保存PCR方法检测**,取鳃、肌肉组织用波恩氏液固定做组织病理切片观察。

结果:白斑综合征***性,分离出少量细菌,病理组织切片显示肌肉坏死,肌纤维稀疏,肌肉液化(图7)。鳃组织基本正常,鳃小片之间有少许杂质,部分鳃小片萎缩(图8)。
养殖后期梭子蟹死亡量增加,使用含氯消毒剂,加重死亡。最后出塘:公蟹3600斤,母蟹1200斤,车虾(3茬)一共出虾2400斤,总产值25.5万元,总投入52万元,亏损26.5万元。

分析:1、多年来梭子蟹养殖病害非常严重,其中“牙膏蟹”是重要的病害之一,一般认为是血卵涡鞭虫[毛首鞭形线虫(Trichuris trichura)简称鞭虫。]引起,但是经过多个“牙膏蟹”病例检测,并没有检测到血卵涡鞭虫,而检测到比其更小的(1.5-2.0μm×1.5-2.0μm)虫体,经过参考相关资料(王印庚等,2017)初步诊断是一种微孢子虫。我们观察到的梭子蟹血卵涡鞭虫病主要以肌肉白浊、液化为主(见【每周一例】病例247)。

2、“牙膏蟹”病原微孢子虫的生活史和传播途径还不是很清楚,缺少针对病原的有效防控途径。通过流行情况调查发现水质、底质污染严重,经常缺氧的池塘发病率更高,通过改善养殖环境可能是防控“牙膏蟹”的重要途径之一。(利洋公司技术部杨慧英利洋水产药店南排河店张杰研究所一室戚瑞荣提供2019.05.30)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