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补钙

补钙,补钙,多补钙。虾蟹是枝角类甲壳动物

[甲壳动物是节肢动物门中的一个亚门,其体表都有一层几丁质外壳,称为甲壳。]

,他们几丁质外壳和身体结构支撑都是以钙为主要成分,更有每次蜕壳生长所需大量的钙来重新形成新壳和快速硬壳的需求。并且虾蟹最后一次蜕壳后硬壳增重上市时,单个个体去掉体内组织和水份外,壳厚的个体与同等外形大小的也相对要厚实并丰满、且更重一些。钙同时也是性腺发育成熟和积累膨大的重要元素之一。

实战派:虾蟹养殖中常说的补钙和改底你了解多少

虾蟹生长和积累需要大量的钙,基本上可以从饲料获得和从水体

[水体 ,水的集合体。]

中因其特殊的开放式身体结构和呼吸方式而直接通过呼吸以及体表内膜渗透直接吸收利用。所以从饲料里补充和水体直接泼浇补充同样显得有意义。

那么补钙,补什么样的钙,怎么补更有效。碳酸钙

[碳酸钙是一种无机化合物,俗称:灰石、石灰石、石粉、大理石等。]

(石灰石)、**钙(生石灰)、氢**钙(熟石灰)、过碳酸钙、过**钙、碳酸氢钙、磷酸氢钙、磷酸二氢钙、*酸钙、葡萄糖离子钙、氨基酸离子钙等等,品种五花八门。关键在于是否能溶于水或真正能达到离子化的程度及在水中的活性,以及产品的有效浓度含量和是否是有利于吸收和利用。

查水体总硬度和总碱度,了解水体中矿物离子盐中钙离子的浓度和水体中碳酸根、碳酸氢根、磷酸根、磷酸氢根、磷酸二氢根等离子浓度,做到平衡稳定pH值并促进光合作用进行过程中钙离子的利用。

钙也是一种营养元素

[怀孕是人体正常的生理过程,你怀孕之后,一个可爱的胎儿就开始在***肚子里成长起来。]

,与碳、氮、磷、钾、钠、镁、锌、铁、铜等同样具有比例平衡的重要性,是虾蟹养殖中一个必须要求长期达到一定浓度比例的营养元素之一。

钙同样具有平稳水体pH值的特殊意义,同时也可以使离子盐平衡而减少水体混浊的发生,并在一定浓度比例下降低游离重金属离子的毒性,也能起到补充平衡矿物离子盐和促进动植物

[动植物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长繁殖的作用,且也是菌、藻、虫、草平衡和物质流循环中重要元素成分之一。多补钙,确实能起到平稳水体水质的作用。

同时水体中浮游生物、原生动物、水生动植物、底栖水生动物

[水生动物(aquatic animal)是指主要在水中生活的动物。]

和养殖鱼、虾、蟹、贝、螺等同时都要消耗大量的钙。必须依靠人为不断的补充来满足需求。

所以,选用优质高含量、水溶性好、离子活性强的钙离子产品也显得更为重要。同时,适当使用几丁螯合剂和补足VD、VA等来促进钙离子的吸收和利用也是相对关键的重要举措,希望得到养殖户的重视。

二、改底

改底、改底、勤改底,重复多次持续进行改底。虾蟹属于水体底栖的甲壳动物,对池塘底层

[底层,subbing layer,是指能与片基黏附得很好、又能与感光层粘接得很牢的一种中间粘接层。]

环境和底质有着极为苛刻的要求,同时水体底层还有螺、蚬、蚌等和各种底栖水生动物(包括浮游动物

[浮游动物是一类经常在水中浮游,本身不能制造有机物的异养型无脊椎动物和脊索动物幼体的总称,在水中营浮游***的动物类群。]

、水生昆虫等),以及大量的微生物、细菌等同时存在,更加重了底层环境的负担。而水草生长对底层底质的要求也比较高,同时底层底质恶化也带来水质的恶化,更不可能去维持水体菌相、藻相、浮游动物和水草的平衡,一旦底质恶化,所谓的菌、藻、虫、草的平衡将是一句空话。所以说底层底质的好坏严重影响了虾蟹养殖的成败。

随着养殖密度加大,温度升高,长期投喂产生积聚,塘底污染加重,底层环境不断恶化,所以重复多次持续改底更显得尤其重要。到了一定的季节和时期,残饵、粪便、动植物尸体、残渣以及人为不适当投入品等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且也包括温度升高和天气变化带来水体中生物生命周期缩短并衰老死亡并沉积水底的菌、藻、虫、草尸体和代谢产物污染等,再则温度和腐烂发酵成正比加快了底臭的进程和速度。

这就要求我们人为调控养护,勤改底。使用生物分解底改、化学分解底改、过**物**分解底改产品的高频率交替投入去处理污染,降解转换,才能保住池底环境不恶化,保住水草根系发达和水草正常的生命过程中的吸收利用,平衡水质。

养殖前期可能是10天、半个月改底一次,现阶段要求7~10天就进行一次,视各个塘口情况,可能部分原先工作没做好或污染严重的池塘则应3~5天进行一次,待情况好转后坚持5~7天就要改底一次,以此来分解底层残饵、粪便、动植物尸体、腐屑、残渣等的污染,减少底层有毒有害物质的积累,提高底层的**分解转换功能,以保持水体水质的稳定。

(金兴水产养殖周新中)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