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溃疡病[溃疡病是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俗称,因溃疡形成与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而得名。]
(1)病原体[病原体(pathogens)指可造**或动物感染疾病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立克次氏体、寄生虫、真菌)或其他媒介(微生物重组体包括杂交体或突变体)。]:鳗弧菌[弧菌(Vibrio)是菌体短小,弯曲成弧形,尾部带一鞭毛的革兰氏*性菌。]、溶藻酸弧菌。
(2)症状和病理特点:活动能力明显降低,突然大批死亡。镜检发现体内有大量病菌,面盘不正常,组织溃疡、崩解。
(3)诊断方法[(1) [method;way;means] (2) 古指量度方形的法则 (3) 现指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途径、步骤、手段等 方法的含义较广泛,一般是指为获得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手段与行为-fangfa
]
:在1m1生活的牡蛎
[牡蛎(ostreagigastnunb)及其近缘动物的全体,是海产贝壳。]幼体悬浮液
[在某些混合物中,分布在液体材料中的物质并不是被溶解,而仅仅是分散在其中,一旦混合物停止振荡,就会沉淀下来,这种不均匀的、异质的混合物,我们称之为悬浮液(suspension)。]中,加几滴0.5%的台盼蓝溶液,镜检,不着色的是活细胞,蓝色的是死亡细胞。
(4)流行特点:因为弧茵存在于海水、底泥、牡顺体表,是机会致病菌,各种水温及各个发育阶段均可能发生此病。
(5)防治方法:使用过滤、臭氧和紫外光
[紫外光是电磁波谱中波长从0.01~0.40微米辐射的总称,不能引起人们的视觉。]消毒等方法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发病早期用抗菌素
[抗菌素是一种具有杀灭或抑制细菌生长的药物。]治疗有一定疗效,但感染幼虫显出病症后无效。
2、点状坏死病
(1)病原体:一种未知杆菌。
(2)症状和病理特点:濒死牡蛎有点状坏死组织,扩散的细胞浸润,并有大量的杆菌,消化腺
[ 消化腺(digestive gland)是指动物体分泌消化液的腺体。]苍白色,壳张开,散发性死亡。
(3)流行特点:各种规格牡蛎均发生此病。
(4)预防方法:及时分离、销毁病牡蛎。
3、弧菌病
(1)病原体:弧菌(VIBRl0SP.)。
(2)症状:壳畸形,周边具有大而未钙化的几丁质
[壳多糖(chitin)又称几丁质。]区域.
(3)诊断方法:人壳的外观形态和韧带的病理组织学检查可确诊。
(4)流行特点:主要感染幼牡蛎,可引起幼牡蛎50%以上死亡率。
(5)防治方法:消毒养殖设施,用10PPM次氯酸钠
[次氯酸钠是最普通的家庭洗涤中的“氯”漂白剂。]浸泡病牡顺后再用清洁海水冲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