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鲳鱼[鲳鱼,别名有镜鱼、平鱼(《黄渤海鱼类调查报告》),白昌(《中国动物图谱·鱼类》),叉片鱼(江苏、浙江)等。]鱼苗[也叫“鱼花”。]标粗工作复杂,料号更换、网衣更换频繁,筛鱼工作繁杂,且鱼病害相对较多,是金鲳[金鲳鱼学名卵形鲳鯵,地方名称黄腊鲳,金鲳,属硬骨鱼纲,鲈形目,鯵科,鲳鯵属。]鱼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的关键阶段
文/图广东粤海饲料[饲料,是所有人饲养的动物的食物的总称,比较狭义地一般饲料主要指的是农业或牧业饲养的动物的食物。]集团工程中心刘锡强
鱼苗标粗是金鲳鱼网箱[网箱,具有存放物品容量固定、堆放整洁、存放一目了然、便于库存清点等优点,同时也提高了仓储空间的有效利用率。]养殖的重要环节,决定着养殖成活率[成活率在医学上指病人医治成活的概率,故称“成活率”。]的高低。标粗是指从苗场[苗场耸立在新潟县与长野县接壤处、海拔2145m的苗场山周边,除了有日本极受游客欢迎的苗场滑雪场以外,还有神乐三俣、田代等滑雪场,每年都吸引众多全日本爱好冬季运动的游客。]进苗到鱼苗下大网的这个养殖阶段,其标粗工作复杂,料号更换、网衣更换频繁,筛鱼工作繁杂,且鱼病害相对较多,是金鲳鱼养殖的关键阶段。
一、鱼苗放养
好的苗种是水产养殖成功的基础,金鲳鱼养殖也不例外。如果能买到健康强壮的金鲳鱼苗的鱼头,意味着鱼抢食快,抗病力强,病害少,成活率高,长速更快,效益好;反之,如果买到不好的鱼苗,很多时候会出现鱼不抢料,投喂增加缓慢情况,且鱼苗的抗病力弱,环境变化时鱼更易得病,最后导致成活率较差,鱼生长慢,影响最后的效益。可见苗种选择关乎金鲳鱼养殖的成败,不可不认真对待。
金鲳鱼苗
选择健康苗种时,应遵循以下标准:规格均匀整齐,体表干净粘液少,色泽明亮,无损伤,在水下做集群逆水或绕圈游泳,抢食快速。怎么样才能选到好的金鲳鱼苗呢?养殖户可以到苗场现场观察比较鱼苗,如果看到鱼苗逆水转圈游泳、抢料迅速、受惊吓反应快速的则是好苗。
鱼苗投放时间应选择在没有大的寒潮南下,在小流水期,风浪小的晴天早晚放苗。苗期放养密度为50-80尾/m3。选择在鱼排中流水较缓的区域放苗,避免流水对鱼苗的不利影响。
二、饲料与投喂
饲料成本占金鲳鱼养殖成本的绝大部分,因此饲料投喂是否合理关系到最终养殖效果和效益的表达,非常值得养殖户的关注。此外,饲料的品质关系到鱼的健康和生长,选择品质好、质量稳定、性价比高的饲料是金鲳鱼养殖取得成功的保证。好的金鲳鱼饲料应该是这样的:颗粒大小均匀,带有清香的鱼腥味,软化时间短,诱食性好鱼抢食快。
金鲳鱼苗深水网箱标粗投喂
投喂时间一般选择在停潮无流水时或停潮前后微流水时投喂,避免饲料被流水冲走,同时也减少鱼苗摄食的难度,以降低摄食能耗。投料频率一般为每天投喂4-6次,刚回来的小苗投喂次数较多,换网后一般投喂4次。
养殖户也需要注意投喂方式,一般而言,先少量投喂,吸引大部分鱼上来吃料,继而大量投喂,待鱼抢料不猛时减少投料量。一般投喂至7-8成饱,即鱼零星摄食时即可停止投喂,尽量缩短饲料在水体中停留的时间,以减少营养溶失。
由于鱼苗在苗场时投喂的是粉料,刚回到鱼排的鱼苗视鱼苗大小也应当用搅拌好的鳗鱼粉料适当投喂3-5天,以适应环境,然后再逐渐过渡到开口料,这就是所说的转料。(转料即指不同规格的鱼对饲料粒径要求不同,变化料号时,需要经过小号料逐渐减少,大号料逐渐增多的混合料投喂过程,约3-5天,目的是为了让鱼有个适应期,以及较小鱼能吃上料)。同样,0号料换至1号,1号料换至2号料等都需要一个转料的过程。
三、日常管理
1、换网
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殖,网箱上会附着一些海洋微生物和尘土,堵塞网孔,影响水流畅通,导致网箱内部水质较差。网衣及堵塞网孔的污物甚至会给寄生虫[寄生虫(parasite)指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高度退化,一生中大多数时间寄生于其他动物体内或体表的动物。]或非寄生阶段提供栖息场所,给鱼苗埋下感染寄生虫病[寄生虫病是寄生虫侵入人体而引起的疾病。]的隐患。因此应该根据网孔堵塞情况换网,一般6分网5-7天换洗一次,一寸网10-15天换洗一次,错开换网的时间可节省用网的个数。
2、筛鱼
金鲳鱼苗标粗一般需要筛分苗2次,一般和换网工作结合起来一起完成,把大小不同规格的苗种分开养殖。第一次筛鱼在鱼苗回来后20天左右进行,用寸二网或9朝筛筛鱼,筛上鱼放入1寸网中养殖。第二次筛鱼一般在40-50天时进行,用两寸二网筛鱼,筛上鱼放入2寸网中养殖。筛鱼分苗有利于鱼的规格整齐,争料平等,加快长速,鱼头尽早入大网,为尽早和分批出鱼打下基础。
3、饲料储存管理
金鲳鱼放苗初期用料量较少,0号、1号料储存时间可能较长,鱼排存料条件简陋,当前华南地区正值雨季,为防止出现饲料被雨淋湿而发霉长虫等现象,建议养殖户鱼排存料不要超过5天,鱼排存料用帆布等遮盖,每天用料时检查有料袋被淋湿的应优先使用。一旦发现饲料有淋湿、湿潮而发霉、长虫、有异味的情况,坚决不要使用,避免鱼苗因摄食变质饲料而得肠炎等病害,得不偿失。
四、病害防治
1、黑身病
该病病因不详,神经坏死**、肠炎、应激都有可能引起金鲳鱼苗黑身。该病主要表现为鱼苗身体颜色发黑,在池塘边或者网箱边分散游动,活力差,最后逐渐死亡。
防治方法:
(1)选择卫生、消毒条件较好的苗场进苗,同时选择健壮活泼的鱼苗。
(2)鱼苗运输前适当拉练,提高鱼苗的抗应激免疫,同时在运输过程中添加维生素C等抗应激药物,以减少鱼苗损伤。
(3)水温在24℃以上,无大寒潮南下,天气稳定时再进苗。
(4)开始投喂时应与苗场的用料相同,避免苗场投喂粉料,回苗后马上投喂膨化颗粒料,应给予一个过度期,并用氨基**等保健药品拦料投喂。
2、本尼登虫病
养殖户俗称“白芝麻[白芝麻为胡麻科胡麻属植物脂麻的种子。]”。吸虫类寄生虫本尼登虫吸附在体表,吃食鱼的上皮、肌肉、血液等,鱼受**后,狂游摩擦网衣,皮肤组织受损,免疫力下降,继而感染弧菌等病菌而烂身死亡。
防治方法:
(1)及时更换网衣,清除寄生虫栖息环境;
(2)泡淡水,也可以加福尔马林或高锰酸钾药浴。
3、烂身
金鲳鱼烂身往往发生在“白芝麻”等寄生虫病后,若水质条件较好,烂身极少,如水质较差,烂身很多,是寄生虫病后弧菌感染所致,是近年来影响金鲳鱼苗成活率低的主要病害。
防治办法:
(1)降低养殖密度,减少相互感染的几率。
(2)寄生虫病早发现早治疗,筛鱼换网细心操作,减少鱼苗的损伤。
(3)用氟苯尼考等非禁用渔用抗生素类和复合维生素拌料投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