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养鱼和河蚌育珠两种互不相干的养殖项目如果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就构成了如今的生态渔业新形式——鱼蚌混养[混养(polyculture)是指同一水体中同时放养两种以上水生动物的养殖方式。]。生产实践已经证明鱼蚌混养取得效益比单养好的多。
这种养殖模式具有立体利用水体养殖空间、合理利用饵料、大幅度提高水体养殖效益等优点,能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年来随着珍珠市场行情的不断走低,鱼蚌混养模式已逐步得到广大珍珠养殖户的认可。
养殖模式的改变,养殖户在鱼蚌混养时候就应特别注意下面的问题了:
1、鱼种放养1~3月投放鱼种。每亩放尾重100克的鲢鱼150尾,尾重150克的鳙鱼50尾,尾重50克的异育银鲫1000尾,尾重400克左右的草鱼10~20尾,尾重100克的团头鲂100尾。鱼种放养前用3%~5%食盐溶液浸浴消毒。
2、投喂施肥:常用饲料有菜籽饼、棉籽饼等。每天上午8~9时、下午3~4时各投喂1次,投喂量为在池鱼体重的7%~8%。春秋季节用腐熟人畜粪或绿肥全池泼洒,做到少施、勤施;夏季适量施氮磷混合肥,氮磷比例为2∶1;秋季前期以施无机肥为主,后期以施有机肥为主;冬季停止施肥。育珠蚌[1.能产珍珠的蚌。]吊养在池塘两边用毛竹或树桩做成固定撑架,把吊蚌绳固定在撑架上,每根绳间距3~4米,绳子上每间隔一定距离系上空塑料瓶[塑料瓶主要是由聚乙烯或聚丙烯等材料并添加了多种有机溶剂后制成的。]或泡沫块,数量以挂好蚌后能浮出水面为宜。选用市售聚乙烯[聚乙烯(polyethylene ,简称PE)是乙烯经聚合制得的一种热塑性树脂。]网袋[wǎng dài ㄨㄤˇ ㄉㄞˋ 网袋(网袋)网袋在狭义上指的是蔬菜网袋,扁丝网袋,只要是有网孔的口袋都属于网袋。],在袋底放1个圆形竹圈,把网袋撑开,每袋放育珠蚌3~4只,用聚乙烯绳将网袋悬吊在绳上,袋与袋间距30厘米。每亩水面吊养育珠蚌2500只左右。
3、育珠蚌吊养:在池塘两边用毛竹或树桩做成固定撑架,把吊蚌绳固定在撑架上,每根绳间距3~4米,绳子上每间隔一定距离系上空塑料瓶或泡沫块,数量以挂好蚌后能浮出水面为宜。选用市售聚乙烯网袋,在袋底放1个圆形竹圈,把网袋撑开,每袋放育珠蚌3~4只,用聚乙烯绳将网袋悬吊在绳上,袋与袋间距30厘米。每亩水面吊养育珠蚌2500只左右。
4、日常管理:在育珠蚌吊放初期,每天检查有没有死亡和脱片,及时清除死亡的育珠蚌,如有脱片须及时补片。定期检查撑架、网袋、吊线和池水肥瘦、敌害及蚌病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根据季节适时调节育珠蚌的吊养深度,夏季和冬季吊袋离水面40~50厘米,春季和秋季吊袋离水面15~20厘米。4~10月份,每隔1~2个月刷洗1次网袋和蚌壳,清除上面的附着物。
5、病害防治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定期泼洒生石灰[生石灰,主要成分为**钙,通常制法为将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天然**,在高温下煅烧,即可分解生成二**碳以及**钙(化学式:CaO,即生石灰,又称云石)。],在育珠蚌的主要生长季节(7~10月),每隔15天用生石灰化浆全池泼洒1次,每次每亩用生石灰15~20公斤。严格控制育珠蚌吊养水域污染源,切断疾病传播途径。发现鱼、蚌发病及时准确诊断,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