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对虾(Penacus orientalis),学名东方对虾,又称中国对虾、斑节虾。]的蜕皮基本相同,一般在晚上的上半夜[上半夜,读音是shàng bàn yè,汉语词汇,指天黑至午夜二十四点钟以前的一段时间。]。幼体阶段在水温28℃时,30-40小时蜕一次皮,1 -5g幼虾4-6天蜕皮一次。而中虾和15g以上成虾两次蜕皮间隔约15-20天。另外,低盐度和高水温可 增加蜕皮频率,有利于对虾生长。但有些情况下会造成对虾蜕壳[蜕壳,读音为tuì ké,是汉语词语,解释为蜕皮、遗骸。]困难,主要有以下原因:
1、水质或底质恶化,表现在旧壳仅蜕出一半或即使蜕出旧壳身体反而缩小。
2、喂不饱,长期饥饿影响蜕壳,营养不足,或饲料差不易吸收。
3、氧气不足蜕壳困难。
4、放养密度[放养密度是养殖业中关于放养畜牧的一种密度。]过大、密集挤迫,互相干扰会延长蜕壳时间,或蜕不出壳而死亡。
5、药物影响:乱用抗生素或应用药物过多影响蜕壳或产生不正常现象。
6、光照太强或水的透明度太大水清到底,使对虾乱游塘,整天游水不蜕壳或生病。
7、一些有害生物[有害生物,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活、生产甚至生存产生危害的生物;是由数量多而导致圈养动物和栽培作物、花卉、苗木受到重大损害的生物。]如纤毛虫[纤毛虫属纤毛门(Ciliophora),大多数纤毛虫在生活史的各个阶段都有纤毛,以纤毛作为运动细胞器。],使对虾的甲壳发生矿化,新旧壳发生粘连导致对虾蜕壳困难。
8、一些细菌性疾病会导致对虾蜕壳出问题,如黑斑病[黑斑病是指植物叶片上出现黑斑。]。
9、水里缺少微量元素[微量元素在人体中存在量极少,通常指低于人体体重0.01%的矿物质。]矿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