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海鲈缺氧“游水”处理方法介绍

广东珠海斗门白蕉镇[白蕉镇是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下辖的一个镇。],一海鲈[海鲈(sea bass)亦称鮨。]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池塘[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面积8亩,水深1.8米,4台增氧机[增氧机是一种常被应用于渔业养殖业的机器。](图1)。2012年3月中旬从旁边池塘过塘10万尾规格5cm左右的海鲈鱼苗

  4月12日中午,海鲈出现上浮,在水面下漫游或停滞,俗称“游水[游水是汉语词汇,拼音yóu shuǐ,出自《管子·轻重甲》。]”,养殖户用硫酸铜[硫酸铜(化学式:CuSO4),为白色或灰白色粉末。]处理后症状有所缓解,但次日清晨捞出死鱼400余尾[余尾,四川乐山人,生于1980年,2003年毕业于成都体育学院运动训练系篮球专业,大学本科学士.现任西华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球队教研室教师.从事篮球教学与训练。]

  4月19日,下大雨。

  4月20日早上6点,海鲈又出现“游水”,7点40分到现场,池塘中有大量“游水”海鲈(图2~5),并有少量死亡(图6)。用简易测试盒检测水质,氨氮0.6mg/L,**酸盐[**酸盐,一类无机化合物的总称。]0.3mg/L,溶解氧[溶解在水中的空气中的分子态氧称为溶解氧,水中的溶解氧的含量与空气中氧的分压、水的温度都有密切关系。]2.0mg/L,pH值8.0。水瘦,浑浊。解剖见“游水”海鲈鳃丝出血,无其它明显异常症状。8点,外泼“速解安”6包,半小时后,海鲈“游水”现象缓解。

  4月21日,无“游水”现象。捞出死亡海鲈20余尾,为前一日死亡的鱼。

  分析:1、“游水”是海鲈养殖经常发生的一种现象。本病例“游水”发生在大雨后第二天早上,发病池塘透明度高、溶解氧低,**酸盐也较高,是缺氧[缺氧(hypoxia),是指当组织的氧供应不足或利用氧障碍时,导致组织的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发生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引起的海鲈“游水”。“速解安”对缺氧引起的“游水”有较好的效果。

  2、本病例海鲈养殖塘为新塘,第一次“游水”前,水比较肥,水中藻类多,用硫酸铜处理“游水”后,水中藻类减少,水瘦,变浑浊,容易导致缺氧。解剖见“游水”海鲈鳃丝普遍出血,可能是患过气泡病或外用硫酸铜**引起。(利洋研究所雷燕提供2012.05.24)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