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海参圈流行性问题调查报告


2017年已经过去,回顾全年海参[海参,属海参纲(Holothuroidea),是生活在海边至8000米的海洋棘皮动物,距今已有六亿多年的历史,海参以海底藻类和浮游生物为食。]市场略有回暖,成参和苗种价格有所上升,这使得从业者们重新燃起了养殖信心,但是在大好形势的背后却是极端高温天气环境下的损失惨重,新问题也成了一种新常态,现将2017年中比较典型的流行较广影响严重的几个问题加以剖析,期待在2018年的养殖过程中能起到一些预防性的借鉴作用。

1.海参吐肠

症状:20头左右海参居多,也有大个头的海参。内脏排除,排出的肠道[肠道是人体重要的消化**,也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因此,肠道的状态决定了人的容颜和美丽。]为黄肠,没有饵料,吐肠后少部分回礁,大部分海参化皮死亡。

原因:
(1)改底不彻底,造成底质差,容易滋生[滋生词语解释是繁殖与生育。]有害菌和氨氮亚盐等有害物质;
(2)温度达到18度以上时黄管菜集中死亡腐烂,导致池底黑臭,引发海参硫化氢[硫化氢,分子式为H2S,分子量为34.076,标准状况下是一种易燃的酸性气体,无色,低浓度时有臭鸡蛋气味,有毒。]中毒;
(3)过度投喂,残饵粪便堆积,滋生有害菌;
(4)春季参圈容易滋生纤毛虫,进入海参体内影响海参摄食;
(5)红水母和海葛子等敌害释放毒素,聚在海参身上,产生应激反应。




预防措施[GB/T 19000—2008/ISO 9000:2005预防措施 preventive action为消除潜在不合格或其他潜在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注1:一个潜在不合格可以有若干个原因。]
(1)使用[使用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shǐyòng,使人员、器物、资金等为某种目的的服务。]“爽底安”或“臭氧水安”彻底改底,杀灭有害菌;
(2)使用“利生素”或“底改”补充有益菌[有益菌一般是指在人体肠胃生长的、对人体健康起到正面作用的细菌或真菌。],进一步分解残饵粪便,使之转化为海参可利用的营养饵料;
(3)使用“低聚糖863”增强海参体质,调状态,抗应激,均衡肠道菌群,强化海参肠道功能。

2.底热缺氧漂参

症状:
(1)中午底部水温高于上层水温3度以上;
(2)水体[水体 ,水的集合体。]当中溶氧量低于2mg/L以下;
(3)池底烂草或者有机质[有机质泛指土壤中来源于生命的物质,包括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及其分泌物以及土体中植物残体和植物分泌物。]多,亚盐氨氮等偏高;
(4)水面上有死参漂起,下风口[风口,指通风的口子;山岭顶部的凹口。]较多。

原因:
(1)池底烂草或有机质多,池底差,好氧物质多导致池底溶氧不足,池底进行厌氧发酵,产生硫化氢甲烷等有毒气体,引起海参急性中毒死亡漂起;
(2)夏季温度近一两年持续升高,达到海参的生理耐受限度,一些体质差的海参抗逆性差;
(3)夏季雨水偏多,容易引发水体分层,使底层水和上层水无法交换。


预防措施:
(1)加高水位,定期监测上中下水层水温和溶氧量;
(2)使用“爽底安”配合“底生氧”彻底处理底质,打破水体分层,清凉池底,再配合“利生素”分解有机质,尽量做到夏季来临前把烂草处理干净;
(3)大雨过后及时排淡,平时注意科学增氧。

3.红水

症状:
(1)下风口水体成红色,镜检为甲藻[甲藻是指具有双鞭毛的单细胞集合群植物,形状不定。],数量较多;
(2)整个水体呈现暗红色,镜检为大量硅藻,或者无藻类[藻类是原生生物界一类真核生物(有些也为原核生物,如蓝藻门的藻类)。],亚盐超标。

原因:
(1)藻相不平衡,外海水中甲藻进入参圈,在条件适宜情况下大量繁殖,甲藻个体较大,容易在下风口集中,导致下风口水体发红;
(2)藻相老化,温度变化大引发倒藻,或者是池底有大量烂草,释放藻类毒素,导致整个水体老化,水色暗红。


预防措施:
(1)使用“*酵素”或者“强效EM”补充有益菌,促进有益藻类繁殖,稳定pH值;
(2)使用“毒清”或“绿水解毒安”解毒调水,稳定水质。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