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鲫鱼养殖注意哪些病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养殖鲫鱼该注意些什么?(养殖鲫鱼该注意些什么呢)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养殖鲫鱼该注意些什么?

池塘面积要适中,不宜过大,池塘面积以0.33~1公顷为宜,面积小的池塘有利于水体更换和生产管理。水深一般1.8~2.5m,池塘为长方形东西向,池底平整,塘底淤泥不得超过30cm,不渗漏,水源充足无污染,以深井**水为宜,电力有保障。每6~8亩池塘配备3kw叶轮式增氧机一台,并有注排水设备。1.2 放养前的准备工作1.2.1 鱼种进池前做好池塘的清整消毒工作,老塘要挖除过多的淤泥,并经干池曝晒。清塘药物主要是生石灰或氯制剂,要求全池泼洒,彻底杀灭病原体及野杂鱼。1.2.2 放养前15~20d,成鱼池注水1~1.2m。2 鱼种的放养2.1 放养时间4月中旬,平均水温达到6~8℃时开始放养。鱼种入池前应用孔雀石绿或高锰酸钾等药物浸浴消毒。2.2 选择一种良种鲫鱼,苗种的纯度要有保障放养鱼种要品种纯正(鲫鱼最好选彭泽鲫为宜)、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伤病。纯正品种鲫鱼能够充分发挥其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等优点,品种的引进要通过当地的水产部门,有条件的也可直接与场家签订合同。2.3 制定合理的放养模式,做好品种搭配良种鲫鱼养殖一般有精养和套养两种形式,精养鲫鱼的池塘面积最好在1公顷左右,可放养70g/尾的鲫鱼3万尾,另外搭配125g/尾的鲢鱼3000尾。精养鲫鱼池塘不宜搭配其它吃食性鱼类,以免争食而影响鲫鱼的生长。套养鲫鱼的池塘依主养品种的数量和面积大小决定放养数量。面积在2公顷的池塘套养50g/尾的鲫鱼180000尾。这样既不影响主养品种的生长速度,又可合理利用水面,提高效益。3 做好池塘水质的调控和管理工作3.1 春季池塘施用沸石粉或麦饭石一次,使用量为万分之一,隔7d使用优良改良剂,一次用量为百万分之五,如果池塘水质透明度低于20cm,则用量为百万分之十到十五。3.2 鱼类生长旺季每月向池塘注排水二次,注排水后要身池塘中泼洒三合剂和二氯异氰尿酸钠,达到净水杀菌的目的。3.3 及时检测水质,定期施用光合细菌,给水中的浮游生物提供营养元素,使水质处于良好状态。在整个养殖周期内,每10d左右换1次水,每次换水15cm深,同时不定期用生石灰调节水的pH值,使之保持在7.0~7.5之间,并配合使用增氧机,使池塘保持良好的水质条件。增氧机从7月起使用,使用原则为“三开两不开”,即晴天中午开,*雨开清晨开,浮头早开,晴天傍晚不开,*雨开中午不开。3.4 选择一种质量稳定可靠的全价配合饲料饲料要选择一些信誉好、质量稳定的大型企业生产的全价配合饲料。养殖池塘的饲料粗蛋白含量在32%,并依生长时期逐渐调节其含量,饲料的蛋白含量不低于28%,不要高开35%,过高的蛋白含量会造成饲料营养浪费。3.5 提前做好鱼病的预防工作,做到防大于治放苗前用生石灰清塘,鱼种入塘前用食盐或高锰酸钾液浸泡,杀灭鱼体上的病菌。在养殖过程中每隔20d左右用氯杀灵、鱼虾安等药物,进行全池泼洒,预防鱼病发生。危害良种鲫鱼的疾病主要有“暴发性细菌败血症”、“鳃霉病”、“腑腔积水病”、“表皮毛细血管出血症”等。其中以“暴发性细菌败血症”和“表皮毛细血管出血症”危害最为严重,这几种病必须提前预防。采用“外消内服”相结合的方法。每月必须坚持投防治药两次,在鱼上市的前20天做两次消毒处理。这样可大大减少鱼病的发生。

鲫鱼的常见鱼病有哪些?

鲫鱼的常见病有好多种,这和淡水水体中的有害菌、以及寄生虫有关!常用的方法有泼洒法、挂篓法,用药有硫酸铜配硫酸亚铁、孔雀石绿、敌百虫、呋喃唑、呋喃西林、漂**、生石灰、磺胺胍、土霉素、金霉素、青霉素、链霉素、红霉素、四环素软膏、碘、大蒜、大黄、乌柏叶、硝酸亚汞、食盐、高锰酸钾、等等,常见病有烂鳃病、白皮病、赤皮病、等等!

鲫鱼出血病的克星?

鲫鱼出血病治疗方法1、外用:"沐菌消"150毫升/亩*米+"苯扎溴铰"30毫升/亩*米。2、内服:"达克菌"200克/1000公斤鱼体重+"应激宁3型"300克/40公斤饲料拌饵投喂,每天一次,连用5天。鲫鱼出血病预防措施1、有虫病先杀虫,"倍虫净"40毫升/亩*米,和草鱼等其他鱼混养时可以用碎小麦拌"达克菌"全池洒喂和颗粒饲料拌"达克菌"+"应激宁3型"定点投喂相结合。2、若水质有问题的必须先改善后用药,水质问题会导致出血病反复发生,如**酸盐偏高可以使用"净水解毒剂"500毫升/亩*米或"洁水灵"200克/亩米。3、在鱼病治疗期间或治愈后一周内"三禁":一禁拉网、二禁大量加水、三禁施用碳铰等氮肥。

杨武鲫鱼怎么养?

养殖鲫鱼该注意些什么?

选择合适的养殖池塘,最好在背风向阳、排水方便的地带,将池塘水排空,利用太阳暴晒几天后,用生石灰消毒后放水。选择要养殖的品种,鲫鱼经过多年的人工养殖和选育,产生了许多新品种,建议选择高背鲫,这个品种是其他品种生长速度的2-3倍。选择养殖的优质饲料,要求蛋白的含量要达30%以上。
鲫鱼的养殖方法
2、放苗
放苗时水温要稳定在10度以上,水温过低会影响幼苗的成活率,为了便于养殖和出售,放苗是要一次放足,不要分几批放苗,这样养殖不便,放苗前对种苗进行一次消毒处理,减少常见的病害发生几率,一般每亩放苗2000尾左右,过密不利于生长,还可搭配其他鱼类一起养殖,养殖效果比较明显。
鲫鱼的养殖方法
3、水质管理
鲫鱼富含钙磷元素,这两种物质是其他鱼类的2-3倍,因此在养殖要确保水体的钙磷含量,以满足它的生长需求,在半月左右施加一次石灰溶液和磷酸钙。其他的微量元素也不可缺,所以要根据水质的变化施加有机肥,在必要的情况下可在池塘中培育浮萍或小球藻。在高温时要注意水质的变化,一旦水质过差要及时换水。
鲫鱼的养殖方法
4、投喂管理
鲫鱼是以植物为食的杂食性鱼,选择要符合鲫鱼的喜好,投喂时要少量多次投饲,每天投饲6-8次,每次投饲不宜过多。春季温度较低,鲫鱼摄食量下降,可以减少投饲次数,而夏季高温,鲫鱼摄食量增加,正是快速生长的时期,要加大投饲量和次数。
鲫鱼的养殖方法
5、病害防治
病害以防为主,鲫鱼的病害主要有水霉病、肝胆综合征、红鳃病,这些病害如果不及时治疗,都会造成鲫鱼的死亡。要定时泼洒生石灰进行消毒灭菌,减少发病的可能。

鲫鱼养着养着就掉鳞死掉原因?

是得了松鳞病。 [症状] 病鱼表现的症状特点是体表粗糙,多数在尾部部分鳞片像松球似地向外张开,而鳞片基部的鳞囊水肿,它的内部积聚著半透明或含有血的渗出液,以致鳞片竖起。在鳞片上稍加压力,含有液状物从鳞囊喷射出来,鳞片也随之脱落,有时伴有鳍基和皮肤表面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胀等症状。病鱼游动迟钝,呼吸困难,身体侧转,腹部向上,2~3天后即死亡。当水质不清洁,光照不足,水中缺氧,饲养水温过高,以及当鱼体鳞片被划破等情况下易患此病。金鱼、锦鲤常患此病,每年春季较流行,在热带观赏鱼中,攀鲈科、斗鱼科和鱼将鱼科等泡沫卵生鱼类常患此病。此病难以治愈,即使治愈后,色彩、光泽、体态都不如以前好看。 [治疗方法]可将病鱼浸入浓度为五万分之一单位的四环素溶液中洗浴1小时,还可用%的氯化钠溶液与日俱3%碳?氢钠溶液混合洗浴10分钟;或用氯霉素溶液,或 喃西林粉加痢特灵溶液,或庆大霉素溶液浸洗,还可用上述药液的1%稀释成低剂量泼洒,坚持数日均可见效。

鲫鱼水霉病怎么办?

1、由于寄生虫、细菌等病原体感染造成原发病灶溃烂,水中的水霉病游孢子即伺机附着,入侵鱼体溃烂处,迅速在鱼儿受伤处繁殖、蔓延,逐步长出棉毛状的菌丝。2、初期病鱼表现无异常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可看见病鱼体表附有白毛向外生长。发病原因1、从鱼卵到鱼苗再到成鱼,均可感染水霉病,因为水霉菌对寄主无严格选择性。2、当越冬池中养殖密度大、春季清瘦水体的鱼塘,在饥饿状态下也非常容易感染水霉病。预防方法1、入池前用3%—5%的食盐水溶液浸泡鱼种8—10分钟。2、彻底清塘,除去过多淤泥,用生石灰按相关比例调制好,全池泼洒。3、鱼体受伤是病发水霉病的根本,因此鱼类入池操作过程要谨慎,鱼体冻伤或擦伤都可能使水霉病发。4、鱼儿入池后,注意控制饲养密度,科学合理调配鱼池密度,更能减少鱼病暴发。5、加强管理,可适量投喂维生素,提高种苗自身免疫力和机体抵抗力。6、防止低温,随着温度越来越低,水温下降,防止低温,以免鱼体冻伤,增加发病机率。加深养殖池塘水位、增加保温材料或加温越冬,视养殖品种而定。治疗方法1、因为适宜水霉菌繁殖的温度为10℃~18℃。所以提高水温可以抑制水霉生长。2、可用一盏15瓦的紫外线灯每日照射数小时可有效的抑制和消灭水霉菌。3、水霉病发轻病型,用旺碘,这是对真菌杀灭效果最好的聚维酮碘。重病型用止血康+保肝宁+水产专用维C,快速消炎止血,杀灭有害顽固真菌,修复增强肝脏解毒能力,促进新陈代谢并增强免疫。4、水产养殖与其他禽畜养殖不同,水产养殖要注意改底调水,因此治疗水霉病也不能忘记这一点,速效底改/强底净+活水素+肥水旺,切断、消除、减缓池塘病原繁殖的速度和规模。注意:由于水霉菌是入侵鱼体受伤处,因此可能导致其他细菌性疾病发生,治疗时要确诊其他疾病,共同治疗,避免造成更大损失。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