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泥鳅疾病防治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我养殖的泥鳅身上长满了像发霉一样的东西请问那是得了什么病么。应该总什么药。急情大家帮下忙。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我养殖的泥鳅身上长满了像发霉一样的东西请问那是得了什么病么。应该总什么药。急情大家帮下忙。
泥鳅没养过,不过热带鱼应该是水霉病,最简单的方法加点盐,泡一下水升高点温度,观察一下
养殖泥鳅的池塘怎么建最合理
泥鳅怎么养殖?
泥鳅烂嘴怎么治疗
1、水霉病
1)症状病鳅体表附着白色毛状水霉菌。此病多发生于水温较低时期,当鱼体受伤时极易感染。
2)防治办法
①捕捉、运输泥鳅时,尽量避免机械损伤;
②用4%的食盐水浸洗病鳅5~10min,或用4g/m3孔雀石绿溶液浸洗20~30min。
2、烂鳍病
1)症状病鳅的鳍、腹部皮肤及*门周围充血、溃烂,尾鳍、胸鳍发白并溃烂,鱼体两侧自头部至尾部浮肿,并有红斑。
2)防治办法
①1g/m3漂**全池泼洒,或0.1g/m3呋喃唑酮全池泼洒;
②用20g/m3的呋喃那斯溶液浸洗病鱼15~20min,或按0.04%的呋喃那斯拌入饲料连喂3d。
3、寄生虫病
1)症状病鳅体瘦弱,常浮于水面,不安,或在水面打转,体表粘液增多。多由车轮虫、舌杯虫、和三代虫寄生虫所致。
2)防治办法
①用0.7g/m3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合剂全池泼洒,可防治车轮虫和舌杯虫病;
②用0.5g/m3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可防治三代虫病。
4、白身红环病
1)症状病鳅身体呈灰白色,出现红色环纹。此病因泥鳅捕捉后长期蓄养所致。
2)防治办法
①鳅种放养时用5g/m3孔雀石绿溶液浸洗15~20min;
②0.2~0.3g/m3孔雀石绿全池泼洒;
③将病鳅移入静水池中暂养一段时间。
5、气泡病
1)症状病鳅鱼苗浮于水面。因水中氧气或其他气体含量过多而引起,主要危害鱼苗。
2)防治办法
①食盐4~6kg/667m2全池泼洒;
②立即冲入清水或黄泥浆水;
③及时清除池中**物,不施用未发酵的肥料。同时,掌握好投饵量和施肥量,防止水质恶化。
泥鳅水霉病如何防治
可用1ppm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洗防治。
泥鳅怎么做,怎么抓??
起锅烧油
鱼缸怎么养泥鳅
泥鳅宜生活在湖池,鱼缸的环境不适合泥鳅生长,真要养长的比较慢。泥鳅饲养要点:
1.泥鳅属温水性鱼类,生活在15—30℃范围内,饲养在最适24—27℃的水温范围。
2.雌雄泥鳅的鉴别方法,可观其外表:雄的头尖,胸鳍窄长,身体与尾端一样粗细,尾尖上翘鳍条基部有一骨质薄片;雌的头呈椭圆平型。雌鳅的产卵力极强,一条雌鳅初夏至初秋能产4000粒以上的卵,一般年产2—3次,产卵万粒以上。
3.由于泥鳅属杂食性鱼类,所以无论米糠,或者麦、蝇蛆都可以作饵料投喂,一般日投三次即可。投喂量一般据采食情况自行确定。
4.泥鳅的饲喂过程中,可以适当地补施些有机肥,但在施肥时,一定不能过多过频,并且要勤换池水,一般10—15天换水一次。
5. 随着鳅种的生长,逐渐加深水位到应有的深度,平时浅一些,炎热高温时可加深一些,并经常注入新水,保持良好的水环境。
泥鳅,体细长,前段略呈圆筒形。后部侧扁,腹部圆,头小。口小、下位,马蹄形。眼小,无眼下刺。须5条。鳞极其细小,圆形,埋于皮下。体背部及两侧灰黑色,全体有许多小的黑斑点,头部和各鳍上亦有许多黑色斑点,背鳍和尾鳍膜上的斑点排列成行,尾柄基部有一明显的黑斑。其他各鳍灰白色。泥鳅广泛分布于亚洲沿岸的中国、日本、朝鲜、俄罗斯及印度等地。可入药。
中文学名:泥鳅 拉丁学名:Oriental weatherfish 别称:鱼鳅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纲:硬骨鱼纲 亚纲:辐鳍亚纲 目:鲤形目 亚目:鲤亚目 科:鳅科 亚科:花鳅亚科 属:泥鳅属。
泥鳅养殖需要哪些技术
泥鳅是一种分布很广的温水性底层小型鱼类,具有耐低氧和杂食性等特点,适合在芡田低氧水环境中生长。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有相当高的营养及药用价值。套养的技术要点:一是修筑田间工程及防逃设施,加高加宽田埂,在田埂内侧挖环沟,进排水口采用密目铁丝网或尼龙网做成拦鱼栅。二是泥鳅放养:泥鳅苗种主要来源是收购野生鱼,放养规格为体长8厘米左右,当年能形成商品产量。三是水质管理:保持田中水质清新,适时加注新水,7月中旬高温时期适当加深田水。四是饵料管理:芡田养殖泥鳅要想取得高产,除施底肥和追肥外,还应适当进行投饵。主要投喂麦麸、米糠等,投饵一般在傍晚进行,一次投足,*天和气压低的天气应减少投饵量。五是日常管理:坚持经常巡田,检查各项设施是否有损坏,特别在雨天要对进、排水孔及堤坝进行严格检查。六是泥鳅回捕技术。芡田套养泥鳅一般是在芡实收获后一次性收捕,用一种叫地笼的渔具捕获泥鳅,在地笼中放入泥鳅的饵料,如麦麸、糠、土豆、动物内脏等进行诱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