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亲鱼[亲鱼,指发育到性成熟阶段,有繁殖能力的雄鱼或雌鱼,也叫种鱼。]的来源与选择
瓦氏[体延长,纵扁。]黄颡鱼的亲鱼一般从捕捞的商品鱼中收集,选择纯种[即纯合体,严格来讲是由两个基因型完全相同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但是,在生物学角度来讲,完全的纯种是不存在的,一方面由于基因在不断的变异,另一方面由于基因的遗传效应不但要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并且要遵循基因的连锁与交换定律,这样能够产生纯合体的几率便相当低了。]、个体[通常是数字的名称,或者是某个物体的计量单位。]大、体质健壮、无病、鳍条完整、无损伤且已达到性腺成熟的鱼作为后备亲鱼培育[培育,指培养幼小生物,使其发育成长。],作为繁殖用亲鱼雌鱼个体要求在250~350克,雄鱼个体500克以上,年龄都在3龄以上。亲鱼收集后用3%食盐水[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NaCl),所以食盐水主要是由氯化钠溶液组成的。]浸洗消毒10分钟入池。
纯种瓦氏黄颡鱼亲鱼选择标准:鱼体长,体后半部侧扁,尾柄细长,头扁平,顶部覆有薄皮,鳃膜不与颊部相连,肩胛骨显著突出,位于胸鳍上方,尾鳍分叉较深,上叶稍长于下叶,体色近似于黄褐色至淡灰**,沿体侧有宽而长的黑色纵纹。
2、亲鱼放养[把某些已经圈养的野生动物重新放到野外环境中去,使它们在一定范围之内以原有的生存方式生活。]
瓦氏黄颡鱼亲鱼放养雌雄以1:(1~1.5)配比为宜,亩放养量800尾左右,亲鱼培育过程中,体重增加较快,如开始放养量过大,后期亲鱼培育池负载量过大,影响亲鱼成熟产卵;另外,该鱼有群食特点,放养密度[放养密度是养殖业中关于放养畜牧的一种密度。]大会引起群体抢食,造成摄食不均,影响亲鱼群体的发育差异。同时每亩混养250~300尾10厘米左右的花白鲢,控制亲鱼池[鱼池;顾名思义就是渔夫用来养鱼的一个池塘,渔夫会根据所饲养的鱼的品种选择相应的鱼池。]的水质。由于瓦氏黄颡鱼属于杂食性[杂食性也叫“泛食性”。]鱼类,与鲤、鲫鱼[鲫鱼(学名:Carassius auratus,简称鲫,俗名鲫瓜子、月鲫仔、土鲫、细头、鲋鱼、寒鲋、喜头、鲫壳、河鲫 。]食性相近,故亲鱼池中忌放鲤、鲫鱼等杂食性鱼类,以免争食影响亲鱼的正常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