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鱼病:鳗鱼出血性开口病


[病原]初步查明是一种脱氧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是分子结构复杂的有机化合物。]类型的**。

[症状]病鱼[《病鱼》,黄咏梅的短篇小说,讲述了我们这个时代令人痛心的闰土故事。]严重出血[出血(hemorrhage)主要指红细胞从血管或心脏逸出,称为出血。],主要是颅腔[由头部的皮肤、肌肉和8块脑颅骨(额骨1、顶骨2、蝶骨1、枕骨1、筛骨1、颞骨2)围成的腔。]出血,引起上下颌萎缩其次是口腔[口腔(oral cavity)是消化道的起始部分。]、头部肌肉出血病鱼的骨质疏松,极易破碎,颅腔"开天窗",齿骨与关节骨之间连接处松脱,因此口腔张开,不能闭合,故叫出血性开口病。

[流行情况]该病流行于福建、广东,水温25~30℃左右,死亡率[死亡率是指用来衡量一部分种群中,一定规模的种群大小、每单位时间的死亡数目(整体或归因于指定因素),是在种群层面上研究的问题。]高达90%,主要危害1足龄以上鳗鲡。

[诊断]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进行初步诊断,确诊须抽取病鳗血液进行超薄切片观察,在血细胞[血细胞又称“血球”,是存在于血液中的细胞,能随血液的流动遍及全身。]内找到**颗粒,或进行**分离培养。

[防治方法]严格执行检疫制度,进行综合预防。治疗方法尚未研究。



患病鳗鲡前半段,示上下颌萎缩,口腔张开,头部及胸鳍出血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