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特种水产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业呈蓬勃发展趋势,品种增多。鳜鱼[鳜鱼,又叫桂鱼、鳌花鱼,肉食性,无鳞鱼类,属于分类学中的脂科鱼类。]养殖也是近年来首屈的新品,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然而,由于养殖密度的增加、产量的提高、以及水产品对养殖水体的自身污染,致使水产养殖病害[植物体发育**、枯萎或死亡,一般由细菌、真菌、**、藻类或不适宜的气候与土壤等因素造成,属于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危害严重。
㈠鳜鱼养殖病害:
1.寄生[寄生(parasitism)即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后者给前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这种生物的关系称为寄生。]性的病害:
(1)原虫病:主要寄生于鳜鱼体表、鳍部和鳃部,寄生种类主要为车轮虫、斜管虫、纤毛虫等。该病蔓延迅速,一旦寄生数量多了,肉眼可见鱼体身上有灰白色点状物,游泳失去平衡,鱼就不肯吃食,继而死亡。
(2)水霉病:鱼苗、鱼种和成鱼[成鱼,是淡水鱼的一种,皮滑,主要颜色为黑色和褐色,可以人工养殖。]阶段均可发生。病鱼体表和背鳍末端等处有白色絮状物。
(3)鱼鲺:鱼体体表有虱样虫体寄生,尾鳍伴有炎症。引起鳜鱼吃食量下降,体质消瘦,生长停止。
(4)锚头鳋:鱼体被锚头鳋头部钻入的部位,其周围组织常常发炎红肿,继而组织死亡。
(5)指环虫:该虫寄生在鱼的鳃部、数量多时,肉眼可见鳃丝有细小白点。病鱼体质消瘦,体表发黑,而且,在夏花和成鱼阶段都有发生,死亡率[死亡率是指用来衡量一部分种群中,一定规模的种群大小、每单位时间的死亡数目(整体或归因于指定因素),是在种群层面上研究的问题。]高。
(6)环境因素:由于鳜鱼是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高风险养殖,所以有些养殖户为了提高成活率,经常用药[用药出自《吕氏春秋·荡兵》,解释:指下药,使用药物。],盲目用药,超剂量用药,长期如此,寄生虫的抗药性增强和药物对水体的污染,引起鳜鱼积累性中毒,发生疑难病害。
2.细菌性的病害
⑴烂鳃:细菌性烂鳃常有虫体寄生于鳃丝,引起鳃丝发炎红肿,拖泥。
⑵出血病[基本信息概述:出血病是一种传染性鱼病。]:该病以“白鳃、白肝”为特征的严重疾病,又被称为鳜鱼综合性出血性败血病、在成鱼养殖阶段,常由饲料[饲料,是所有人饲养的动物的食物的总称,比较狭义地一般饲料主要指的是农业或牧业饲养的动物的食物。]鱼将病原体带入。患有细菌性疾病的饲料鱼被鳜鱼食后,常出现体表炎症、肝脏(及肾脏)带菌、肠道发炎、腹水等症状。此病流行快、死亡率高,属危害最大的暴发性疾病,在夏、秋季流行最为严重;苗种期少发,中成鱼期多发。发病率50%以上,死亡率90%以上,不少发病池甚至全军覆没。
㈡防治措施:
1.加强水质管理:
⑴彻底清塘消毒:对旧池池底淤泥彻底清理,阳光曝晒,并用漂**干池4-5公斤/亩(或生石灰100-125公斤/亩.水深25公分)进行清塘消毒。
⑵水质生物净化池:在进水处设生物净化囤水池,将外河水注入囤水池中,药物消毒后经囤水池中的水草、浮游生物等生物净化一星期左右再注入鳜鱼池中,确保水质清新,溶氧充足。高温季节每半月加水20-30公分,以提高池塘溶氧量。
2.投喂优质饲料鱼:
鳜鱼的发病除自身抗病力和水体因素外,大多和饲料鱼有关,如饲料鱼的寄生虫病、出血病等都能感染给鳜鱼,而且速度很快。所以,自己应配套培育饲料鱼。在多发病季节(6?9月)注意做好对饵料鱼的养殖病害防治工作,杀虫药有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0.7PPM)、晶体敌百虫(0.4-0.5PPM)、强效灭虫精(0.15-0.2PPM)等,杀菌药有强氯精[强氯精是一种外观为白色结晶粉状的高效**型杀菌灭藻剂。](0.5PPM)、二溴海因(0.3PPM)、二**氯[二**氯(ClO₂)是一种黄绿色到橙**的气体,是国际上公认为安全、无毒的绿色消毒剂。](0.3PPM)、溴氯海因(0.5PPM)及菌毒净等。减少或消灭病原体,控制继发感染和提高鱼体抵抗力等,从而控制水产养殖病害的发生。
3.预防为主、对症下药:
⑴合理用药:鳜鱼在鱼种阶段主要以防治寄生虫为主(常见为车轮虫、斜管虫),成鱼阶段主要以防治细菌性的病害为主。定期选用温和性的消毒药(强氯精0.4-0.5PPM、溴氯海因0.3PPM、二溴海因0.3PPM、二**氯0.3PPM、菌毒净等),对水体进行消毒,由于鳜鱼是底栖性鱼类,且有早晚摄食的习惯,所以,用药时间一般在上午+点左右。过早池水溶氧量偏低,过晚鳜鱼吃饱往往会引起回食和少量死亡。有条件的可放些有益菌种,如光合细菌、西菲利菌等。盲目用药和超标用药,会引起药物中毒、水质污染及药害等。
⑵药饵[yào ěr ㄧㄠˋ ㄦˇ药饵(药饵)据旧经典的说法,药,饵,是“体同而用别”的。]的投喂:鳜鱼被虫体寄生后往往引发各种细菌性疾病,所以应先治虫、后杀菌。同时,对患肠炎、烂鳃和出血病的病鱼,需投喂药饵。但鳜鱼是捕食活鱼的,药饵需先由饲料鱼吞食后,再由鳜鱼捕食,属间接服药法。所以,在治疗前先按存池鳜鱼体重的60%进足饲料鱼,后按池中饲料鱼体重的6%定时投喂药饵5-6天(每天下午4时前后),药物品种有鳜血宁(或克暴灵、鱼复宁、康肝宝等)。药饵投喂量为,第1-3天投饵量不变,第4天起可按饲料鱼吃食情况酌减。
4.合理稀放、科学养殖:
近年来,由于养殖户片面求得高产、高效。习惯于高密度、高投入、高产量养殖,使养殖水体的负载过大,溶氧过低,有机物耗氧超量,从而诱发病害的发生。记笔者了解,一般亩放鳜鱼在600-800尾的池塘发病少,而超过1000尾的池塘则发病多,显然,合理稀放、科学养殖是降低病害发生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