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池塘[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条件
池塘面积选择8~12亩,水深要求2米以上,水源充足、无污染,进排水系配套,每口池塘配1台1.5千瓦叶轮式增氧机[增氧机是一种常被应用于渔业养殖业的机器。]。池塘在鱼种投放前进行[进行,词语。]改造和清塘,保留底泥15~20厘米,并进行翻耕曝晒,然后用生石灰[生石灰,主要成分为**钙,通常制法为将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天然**,在高温下煅烧,即可分解生成二**碳以及**钙(化学式:CaO,即生石灰,又称云石)。]清塘消毒[消毒 是指**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细菌芽孢的方法。]。
(二)鱼种投放
斑点叉尾鱼回放养[把某些已经圈养的野生动物重新放到野外环境中去,使它们在一定范围之内以原有的生存方式生活。]在3月下旬进行,气温在15℃左右,亩放800尾,规格为50~80克/尾,下塘前用3%的食盐水[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NaCl),所以食盐水主要是由氯化钠溶液组成的。]进行浸洗消毒。
鲢鳙鱼放养在4月上旬进行,亩放白鲢120尾,鳙鱼30尾,规格为50克/尾左右,放养时用20毫克/升高锰酸钾浸洗消毒。
(三)饲养管理
1、饲养方法
采用人工驯化[驯化是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当中出现的一种文明进步行为。],使斑点叉尾鱼回集群上浮抢食,用配合饲料定点、定时撒投的方法进行。鱼种放养后第3天开始进行人工投饲驯化。由于斑点叉尾鱼回喜欢弱光摄食,驯化时应在黎明和日落后进行,每天2次,经过10天左右可基本驯化成功。接着开始正常投喂,投饲时遵循“慢-快-慢、少-多-少”的原则。投喂量可根据鱼的吃食情况进行调整,当80%以上的鱼吃饱走开后即可停喂,每次投喂时间30分钟左右,高温季节采取少量多次投喂方法,一般日投4~6次。
2、水质管理
前期3~5月为提高水温可保持水深1.2米,每4~5天换水[《换水》是广西漓江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进祥。]1次,每次换水15厘米左右,透明度[ 透明度是结晶矿物在磨制成标准厚度(0.03mm) 时允许光线透过的程度。]保持25厘米以上;7~9月保持2米以上的满水位,2~3天换水1次,透明度保持30厘米以上。坚持晴天中午开增氧机1~2小时,*雨天或暴雨天,晚上或凌晨适时开动增氧机防浮头泛塘。
3、鱼病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5~9月每月用30克/立方米[立方米,读作lì fāng mǐ,它是体积单位,符号m³((这个字符的Unicode编码是33A5)),等于每边长为一米的一个立方体的容积,等于一立方米。]的生石灰和0.1克/立方米的二溴海因各消毒1次;4月底用鱼虫杀星进行1次杀虫;同时不定期用二溴海因对投饵区进行消毒。秋季池塘水温变化大,**酸盐[**酸盐,一类无机化合物的总称。]含量会升高,应施用水质保护解毒剂降解水中**酸盐的含量。
4、适时捕捞
8月份水温高易发生缺氧浮头,应把套养的鲢鳙大部分捕捞上市,同时放养相应数量的夏花鲢鳙鱼苗。降低池塘载鱼量,减少溶氧的消耗。10月份开始分批捕捞上市和进行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