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天门海大[《海大》是一款IOS平台的应用。]钟自年周磊
背景:汉川河蟹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模式介绍
汉川河蟹养殖模式属于“转塘模式”,分为两个阶段的养殖,即暂养塘养殖和成蟹[稻田养蟹:稻田养蟹,稻蟹共生,互惠互利。]塘养殖,主要是为了提高蟹苗成活率[成活率在医学上指病人医治成活的概率,故称“成活率”。]和便于种植水草。其中暂养塘主要种植伊乐藻[伊乐藻是一种优质、速生、高产的沉水植物,原产美洲。](俗称“吃不败”),集中在12月下旬至1月上旬放养100-130只/斤的小蟹苗,等到第二次壳蜕完,达到25-30只/斤左右规格[常指生产的成品或所使用的原材料等规定的质量标准,常用在制造学和物理学中。],转至种植轮叶黑藻(俗称“灯笼泡”)的成蟹塘养至上市,一般成蟹塘放养密度[放养密度是养殖业中关于放养畜牧的一种密度。]在800-1200只/亩。
一、2017年河蟹转塘情况
进入6月份,河蟹转塘基本全部完成,近期走访汉川汈汊户市场,收集了详细的河蟹转塘样本数25个,其中海大客户15个,非海大客户10个,具体池塘情况如下表:
1、暂养塘成活率高5%,规格略大,秘诀何在?
根据随机收集数据对比可以看出,在河蟹暂养塘的成活率和规格上,海大河蟹客户有一定优势,这主要是海大客户在苗期饲料档次上具有优势。
2、暂养池合理密度为80斤/亩
暂养塘在放养密度和成活率上均有较大差异,整体分析可以发现随着苗塘密度的提高,成活率整体呈下降趋势,综合得出暂养塘密度在80斤/亩时,其成活率和产量达到平衡。
3、2017年河蟹转塘成活率与规格均有优势
同比去年的转塘数据,2017年河蟹暂养塘在成活率和规格上均略有优势,为成蟹养殖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二、成蟹规格和养殖管理
1、成蟹养殖关键在四五壳翻倍率
目前河蟹已经转入成蟹塘,正处于蜕第三壳阶段,在河蟹前三壳规格差别还不会太大,关键在于第四五壳的翻倍率。而河蟹规格与河蟹价格和产量呈正相关,直接影响全年的养殖效益。影响河蟹翻倍规格的因素有很多,如饲料档次与品质、水质水草、底质和溶氧等。
2、成蟹塘突出问题
(1)大量投喂冰鲜,导致河蟹营养供需不均衡,同时造成蟹塘水质底质恶化,蓝藻爆发;
(2)水质浑浊,水体pH高、碱度硬度偏低,造成河蟹蜕壳不遂;
(3)水草疯长、水草腐烂导致底质缺氧,河蟹厌食、爬坡等。
3、成蟹塘管理要点
(1)投喂策略:高温期不建议投喂冰鲜鱼,以免造成水质底质的恶化,可全程使用海大“蟹王料”代替冰鲜鱼,投喂率4%-6%;
(2)水质底质:使用海联科“蟹多宝发酵液[发酵液(fermenlatin broth),指的是液体培养基接人微生物菌种,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后,微生物利用培养基中的营养成分, 合成菌体及分泌产物,这种经微生物代谢后的液体叫发酵液。]”定期补充有益菌[有益菌一般是指在人体肠胃生长的、对人体健康起到正面作用的细菌或真菌。],预防蓝藻;蜕壳前后使用海联科钙镁佳全池泼洒提高碱度硬度;并定期使用海联科“底健康组合”(底倍康+底倍健)改良底质;
(3)水草维护:覆盖面保持占水面的50%-60%,水草过多要进行“打头”处理;杀草虫选择晴好天气且避开蜕壳高峰期,杀虫后注意解毒,如海联科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