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非鱼运动性气单胞菌病的防治方法


症状

患病早期,从外观观察,病鱼的口腔、腹部、鳃盖、眼眶[眼眶(orbit)是容纳眼球等组织的类似四边锥形的骨腔,左右各一,互相对称。]、鳍及鱼体两侧呈轻度充血[局部的血管血量增加,血流加速。]症状。剖开腹腔[腹腔fù qiāng[abdominal cavity]ㄈㄨˋ ㄑㄧㄤ在骨盆入口和横膈膜之间的空腔。],肠道[肠道是人体重要的消化**,也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因此,肠道的状态决定了人的容颜和美丽。]内尚见少量食物。随着病情的发展,上述体表[(1).仪表。]充血现象加剧,肌肉呈现出血症状,眼眶周围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大、红肿。剖开腹腔明显可见腹腔内积有**或红色腹水,肝、脾、肾肿大,肠壁充血,充气且无食物。鳃灰白显示贫血,有时呈紫色且肿胀,严重时,鳃丝末端腐烂。3~4月,体表发炎充血显著,头、嘴、鳃盖、眼眶等部位以及体表两侧,腹鳍下和尾柄处为甚,有的病鱼可见突眼、鳃贫血、内脏**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炎,有时也可见到肠道内充气肿

病原

嗜水气单胞菌。该菌广泛存在于正常鱼肠道中和池塘水中,属于条件致病菌。

流行季节[季节是每年循环出现的地理景观相差比较大的几个时间段。]与温度

此病流行季节长,从2月底至11月,水温[“**水的温度”的一种简称。]在9℃~36℃之间均有流行,其中尤以水温持续在28℃以上及高温季节后水温仍保持在25℃~37℃最为严重。6月~10月是该病的暴发流行季节,从鱼种到成鱼均易受到伤害,发病[病因作用于机体使疾病发生以后,疾病便作为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不断向前演变、推移,经过一定的时间或阶段后,最终趋于结束,这便是发病学(Pathogenesis)所要研究的问题。]率高,流行期间发病率可达50%~78%,发病严重时可达100%;死亡率为52%~100%。发病类型可分急性和慢性。急性发病罗非鱼[罗非鱼,俗称:非洲鲫鱼,非鲫、越南鱼、南洋鲫等。]多在7d之内死亡,慢性发病的罗非鱼则在14d甚至60d后出现死亡。如遇到连续*雨天后突然放晴,气温急骤升高,水体环境恶化,更易暴发此病。各种养殖方式的水域均有发病。

防治措施

(1)挖除过多淤泥,彻底清塘消毒,注意经常换水,保持水质良好;
(2)定期洒些石灰水,使水保持弱碱性,用量为0.5~0.67kg/hm2,可以预防该病的发生;
(3)鱼发病时全池泼洒[【词目】泼洒 【读音】pō sǎ 【释义】将水或其他细小东西向外倒洒,使散开。]灭毒王,隔天泼洒1次,连续用2~3次;
(4)每千克鱼体重用沙拉沙星10~20mg,拌饲料投喂,连用3~5d;
(5)用漂**(含氯量30%),进行全池泼洒,浓度为0.3~0.4ppm,每3d泼1次,连用3次。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