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微阳县是什么地区管辖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十堰的历史有什么呢(十堰的历史有哪些?)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十堰的历史有什么呢

十堰有着悠久的历史,东临“三国”名城襄阳、南望神农架、西依大巴山、北屏秦岭,汉江自西向东横贯全境。现在的城区于清朝因人们在百二河和犟河拦河筑坝十处以便灌溉,由此得名十堰。1969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十堰市(县级市);1973年,升格为省辖市。1994年10月,成立新的十堰市(地级市)。
十堰是中国古人类的发祥地之一。20世纪八十年代末,国家考古学者在郧县青曲的曲远河学堂梁子上发掘出了古人类颅骨化石,被国际古人类学者认定为直立人,并命名为“郧阳人”,距今100多万年,证明十堰地域为古人类的起源地。

夏朝十堰地域分属梁州和豫州。今郧县、郧西县、房县、竹山县、竹溪县等地域属梁州,丹江口属豫州。商朝十堰是古代方国的领地,先后有庸、彭、微等封国和部落方国在此生存。庸国中心在今竹山上庸北坝地区,彭国中心在今房县地域,微国中心在今张湾黄龙附近。
西周十堰仍为古方国并存地,有庸、微、麇、钖、绞、均等国。庸国占竹山及陕西安康地区,微国在张湾黄龙,钖国和麇国先后在郧县五峰乡一带,绞国中心在丹江口习家店镇,均国在丹江下游的丹江口与河南淅川的交界处。
春秋时期公元前611年前后,楚国北略,灭庸、麇后,在庸地设汉中郡,在庸都设上庸县,十堰地域属楚,楚与秦在此域设有上庸六县。楚于公元前611年前后灭庸、麇后,十堰地域属楚,有上庸六县。按后承前制的建置规律,从西汉建置中可考楚之“上庸六县”除有上庸县外,还有房陵、钖、武陵、长利、武当五县。
战国时期十堰初属楚国之上庸六县(上庸、房陵、钖、长利、武当、武陵)。公元前312年秦张仪取上庸后,十堰属秦。公元前304年,秦昭王将上庸地还于楚。公元前296年楚怀王死于秦后,十堰终属秦。
秦朝统一全国后实行郡县制。十堰分属汉中郡和南阳郡。十堰地区有房陵县(今房县),钖县(今郧县五峰),武陵县(今竹溪县),上庸县(今竹山上庸),长利县(今郧西观音)属汉中郡。长利县(今郧县西北),武当县(今丹江口市)属南阳郡。
西汉武帝划分全国为十三刺史部州,置刺史。十堰分属益州刺史部汉中郡和荆州刺史部之南阳郡管辖。益州刺史部汉中郡辖十二县,十堰地域有房陵、钖县、武陵、上庸、长利属之。长利县有郧关。荆州刺史部南阳郡辖三十六县,十堰地域有武当县属焉。
东汉承西汉建制。东汉长利县并入钖县、武陵县并入上庸县。东汉末年,十堰境有上庸郡、新城郡,以及上庸郡之上庸县、武陵县,新城郡之房陵县,西城郡之钖县,南阳郡之武当县。
三国时期,十堰地域属曹魏之荆州,境域有两郡八县。即上庸郡、新城郡、上庸县、北巫县、武陵县、建始县、房陵县、昌魏县、钖县、武当县。两晋时期,本区域建置有二郡十一县:即上庸郡、新城郡和上庸县、安富县、北巫县、武陵县、微阳县、钖县、郧乡县、长利县、房陵县、昌魏县、武当县。南北朝时期,十堰地区分属各朝州郡管辖。本域北方诸县(除北周外)大致是南北朝分界地。(北周辖全境)
隋朝建置为州、县二级制。炀帝时废州为郡,以郡统县。十堰地域分属西城、房陵、上洛和淅阳四郡。境内有房陵郡和丰利县,光迁县,永清县,竹山县,上庸县,上津县,安福县,郧乡县,武当县。武当县于隋文帝开皇初改为均州,炀帝大业初废州为县。
唐朝贞观年间划分全国为十道,十堰为山南道所辖。开元时期将全国划分为十五道,十堰地区分属山南东道和山南西道。唐地方为州、县二级制。十堰地区分属山南道之房州、均州、商州所辖。境内有房州、均州和房陵、永清、竹山、上庸、武当、郧乡、丰利、上津和武陵、安福、堵河。五代十国时期,十堰地区建置基本上承唐代,十堰有房州、均州领房陵、竹山、上庸、永清,郧乡、武当诸县,上津县仍为商州所辖。
北宋将全国划分为十五路,南宋划分为十六路。宋行政区划分路、州、县**制。十堰分属京西路南路和陕西路永兴军路。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实行省、府、州、县四级行政建制。十堰分属河南江北等处行省和陕西行省管辖。十堰地区建置州县有均州、房州和武当县、郧县(郧县之名始此)、房陵县、竹山县,上津县。
明朝洪武九年(1376年),改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十堰属湖广承宣布政使司襄阳府所辖。十堰地域有均州、武当县、郧县、房县、竹山县、上津县。弘治十一年(1498年)割房县脩文、宜阳等乡置保康县。成化十二年后郧阳府辖郧县、房县、竹山县、郧西县、上津县、竹溪县,弘治十一年后增保康县。郧阳府隶湖广下荆南道(初治襄阳,后移郧阳)。明洪武年间,废武当县入均州,成化十二年后,均州仍属襄阳府,此后州无领县。成化十二年以后,郧阳府和襄阳府及诸县统属郧阳抚治管辖。
郧阳抚治于成化十二年(1476年)底由第一任巡抚左副都御史原杰建镇,总镇治所设郧县,并在此设有湖广行都指挥使司、下荆南道。抚治辖河南南阳府各州县,湖广安陆府(后为承天府,治今钟祥市)、荆门州、沔阳州、郧阳府、荆州府各州县,陕西汉中府各州县,以及陕西西安府之商州各县,四川夔州府各县。所辖共八府、九道、九州、六十四县。郧阳抚治自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建立,于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裁汰。经历两朝共205年,先后有120位朝廷重臣在抚治任职。抚治于明万历十八年修纂有《郧台志》,今存。
清朝改明湖广为湖北、湖南两省。十堰地区仍为郧阳府,属湖北承宣布政使司所辖。郧阳府辖郧县、房县、竹山县、竹溪县、保康县、郧西县六县。明之上津县省入郧西县。均州属襄阳府管辖。

十堰市历史简介

十堰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江中上游,武当山北麓中低山区,汉江南岸,属北**带季风气候,历年平均气温15.2℃,年平均降雨量828毫米。跨东经109°29′至111°16′,北纬31°30′至33°16′。是鄂、豫、陕、渝毗邻地区唯一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位于华中、西南、西北三大经济板块的结合部,地处五省交界处,承担着东进西出、南北相连的作用,是鄂西北部周边地区人流、物流、教育、卫生和文化的集散地。辖五县一市两区和一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即房县、郧县、郧西县、竹山县、竹溪县、张湾区、茅箭区、丹江口市和白浪经济技术开发区。十堰是我国重要的汽车生产和科研基地,是以汽车工业为主的新兴工业城市。2006年全市生产总值达345亿,人平过万元,连续三年跻身全国综合百强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居全国第63位。城区人均收入在全省位居第二位,仅次于武汉。
  全市国土总面积2.3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51余万,城区人口52万人。
  十堰市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1991年,考古工作者在郧县曲远河畔发掘的两个完整的南方古猿头骨化石,定名为“郧县人”。人类学家认为,这一发现填补了亚洲人类发展“链条”上空缺的一环,被列为当年“世界考古十大发现”之首。十堰市域在商、周时属绞、庸等国;战国时属楚国;秦汉时属汉中郡长利县;东汉、魏时属锡县;唐、宋时属武当郡郧乡县;元代始设郧县。现今的城区,于清朝因人们在百二河和犟河拦河筑坝十处以便灌溉,由此得名十堰。1967年,国家为建设第二汽车制造厂(现东风汽车公司),设立了郧阳十堰办事处,1969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十堰市(县级市),1973年升级为省辖市。1994年10月,原十堰市和郧阳地区合并,成立新的十堰市。十堰是道教和“武当拳”的发祥地,武当道教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武当山古建筑群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中国城市品牌价值报告》全国宜居城市中十堰位列第三。十堰还是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

十堰是一个怎样的城市??

十堰--湖北最适合居住城市

既然是最适合居住,那就先从环境说起。众所周知,湖北有两个国家自然保护区,一个是武当山,一个是神农架,这两个地方都属于十堰,你会说神农架属于湖北省,但是它确实是在十堰地盘上,地理位置是客观存在的。再说水,丹江口水库是亚洲最大的人工湖,它也在十堰。这些奠定了十堰居住的生态环境基础,而作为道教文化代表的武当山带给了十堰深厚的文化底蕴。

既然是居住,那就要干净,十堰的卫生我想在湖北绝对是第一的吧,在全国估计也排的上名次,毕竟城市不大,产业不多,所以卫生就好管理,街道上打扫卫生的阿姨也是非常负责任的。
既然居住,那就要安全,而反映安全的一个重要的窗口就是那个城市的火车站,凡是到过十堰的都知道,十堰火车站是什么样的,安全、干净、放心。无论是旁边的餐馆的价格,还是周边的娱乐安全,都是有保障的,火车站广场不仅有来往的旅客还有更多的十堰居民在乘凉、玩耍,不用担心被宰,不用担心抢劫。相比之下武汉的宰客和襄凡的抢劫就严重多了。
既然居住,那就要方便,十堰交通不存在堵车现象,尽管它是车城,当第一次看到武汉那堵的长长的汽车时,我觉得简直不可思议,后来出门多了,才知道每个地方都有堵车的,只是程度不同罢了,但是在十堰不会,那宽敞的马路,那干净舒服的公汽,舒服啊。作为车城,车是十堰的代表,从来没有看见哪一个城市的公汽像十堰公汽这么新的,有空调还便宜,一元钱,随便坐。
说到居住,就要讲究素质,十堰人不排外,为什么?因为十堰本身就是一个移民城市,除了本地居民,大部分都是从上海、北京等地移民过来支援二汽建设的,统一的普通话,还有一些小资情调和绅士风度,在公汽上给老弱病残让座是很自然的,军人、老人上车都不用买票,许多老太太、老爷爷一大早坐车从城东跑到城西,就省点菜钱,坐车反正不要钱吗,而起还有位置坐,呵呵。
十堰的绿化我就不说了,本身就是山城,要说的是健身器材,一个小学生放学回家觉得路上没有健身器材,感觉不爽就给市长写了一封信,于是大街上就有了各种健身器材,很传奇,但就是真的,去过的都可以用眼睛看,没去过的可以问去过的。

再说经济发展,有人说十堰经济发展单一,只有汽车,这我不否认,工业少才适合居住嘛,我们说的的湖北最适合居住的城市,不是讨论湖北最富裕的城市,据说有次调查十堰消费水平位居湖北第一,这我相信,有钱的太多了,特别是白浪开发区,全国最大的汽配城,不知道造就了多少百万富翁,**暴富的情况在那里经常发生,怎样富的我就不说了。说说经济发展模式,工业有二汽足够了,虽然现在二汽总部已转移,但是重型车基地还是在十堰的,全国最大的汽配城还是在十堰的,十堰要走的是旅游路线,武当山、神农架、丹江口水库等,国家会大量投资,而且空气会更新鲜,也会更适合人居住。
十堰,深山里的一颗明珠,湖北最适合居住的城市。

周口市有几个县?

十堰的历史有什么呢

截至2019年,周口市下辖扶沟县、西华县、商水县、沈丘县、郸城县、淮阳县、太康县、鹿邑县(省直管)、川汇区、项城市10个县市。具体介绍以下几个县:1.扶沟县扶沟县隶属于河南省周口市,位于河南省东部平原,县域面积1163平方公里。扶沟县古称“秋桐”,因东有亭,西有沟,各取一字,故称“扶沟”。西汉十一年(公元前196年)高帝设县,是黄河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2.西华县西华县位于河南省东部,隶属周口市。总面积119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0万亩。汉代设立西华县,称西华、昌平、季承、Gap等地。自唐代起改名为西华。女娲城遗址是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商水县商水县隶属于周口市,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周口市西南部,西与郾城区接壤,南与上蔡县接壤,东与项城市接壤,北与川汇区、西华县、淮阳县隔沙河相望,西北和东北方向接壤。4.太康县太康位于华北平原南部,东与商丘的柘城县、睢县接壤,北与开封的通许、杞县接壤,西与扶沟、西华接壤,南与淮阳接壤。总面积175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1万亩,盛产小麦、棉花,素有“银太康”之称。5.鹿邑县鹿邑县是河南省直接管辖的县,隶属于周口市。陆毅,原名明路、镇远、古县、固阳、原宪,位于豫东和豫皖两省交界处。北接商丘市柘城县、睢阳区,西接淮阳县,南接郸城,东至亳州市谯城区。

十堰市历史简介

来源于十堰镇。相传古时此地原名张家庄,后改名陈家街,清代中叶,人们在陈家街东侧的百二河拦河筑坝,沿河先后筑起头堰、二堰、三堰、四堰、五堰、六堰,

在花果园犟河上拦河修起了头堰、二堰、三堰、岳竹堰,两处共有十个堰;自此筑起十个堰以后,十堰便成为行政区划的一个专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十堰只是一个荒凉小镇,因明朝筑十堰引溪水灌溉田地得名。1963年开始的三线建设政策,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第二汽车制造厂(东风汽车公司)等工程和企业的陆续上马,

推动了当地工业***式的发展,正是基于这种政策才催生了一座新的城市的诞生,十堰一跃成为一座现代化的汽车城。

今十堰市城区原为郧县的一部分,是随中国二汽落户此地发展起来的新型工业城市。1967年划郧县的十堰、黄龙两区和茶店区的茅坪公社成立十堰办事处,1969年成立县级十堰市,1973年将十堰市升为地级市。

1949年设两郧专区,属陕南行署区领导。两郧专署驻郧阳县,辖郧阳、均县、房县、竹山、竹溪、郧西等6县; 

1950年两郧专区划回湖北省,改称郧阳专区,郧阳县改为郧县,郧阳专署驻郧县;

1952年撤销郧阳专区,原郧阳专区所属各县并入襄阳专区;

1965年复设郧阳专区,专署驻郧县;襄阳专区所属郧县、均县(驻丹江镇)、房县、竹山、竹溪、郧西6县划入郧阳专区;

1969年设立十堰市,属郧阳专署领导;郧阳专区辖1市、6县;

1970年郧阳专区改称郧阳地区,行署驻十堰市,辖十堰市及郧县、房县、竹溪、均县(驻丹江镇)、竹山、郧西等6县;

1973年十堰市改由省直辖,郧阳地区辖6县;

1994年9月29日,原郧阳地区与十堰市地、市合并为新的十堰市至今,代管原省辖县级市:丹江口市;

2014年12月17日,郧县改为郧阳区,十堰现辖房县、竹溪、竹山、郧西、丹江口市、张湾区、茅箭区、郧阳区。

扩展资料:

十堰位于湖北与河南、陕西和重庆四省市交界处,南与重庆市巫溪县、湖北神农架林区接壤,东南和湖北保康县、谷城县和老河口市为邻,东北与河南省邓州市、淅川县交界,北与陕西省商南、山阳县毗邻,西和陕西镇安、旬阳、白河、平利和镇坪县相邻。

大巴山东段逶迤于南,秦岭余脉屏障其北,汉水自西向东穿越全境,最高海拔2740米,最低海拔87米。境内的最大河流为汉水,自西向东贯穿全境,流经郧西、郧县、丹江口两县一市;境内50公里以上的有堵河、滔河、马栏河、神定河等30余条。

有丹江口水电站,位于丹江口市境内,连接三省五县市,总水域面积745平方公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十堰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