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元朝西藏地区有什么管理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元朝与高丽的关系如何?(元朝与高丽和亲)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元朝与高丽的关系如何?

中国和高丽(今朝鲜)的关系一直是比较友好的,经济、文化上的联系很紧密,但是这种关系在蒙古族入侵高丽时期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破坏。起初,蒙古军以追击契丹军为名,进兵高丽,高丽王也想与蒙古保持友好关系,但蒙古统治者表面上说得好,实际上却只把高丽当做索取财富、任意榨取的附庸、*仆一样看待。因此,激起了高丽人民的坚决反对与抵抗。蒙古经常入侵高丽,高丽也屡屡顽强抵抗。特别是在1247至1259年间,蒙古四次入侵高丽。最残酷的一次是在1254年,蒙古军掳俘高丽男女几十万人,杀戮者不可胜数,蒙古大军所过,烧杀掠抢,然后蒙古将领将所掠之人进行买卖。尽管蒙古给高丽带来了不少苦难,但始终没有达到灭亡高丽的目的。这可以看做元与高丽关系的第一个阶段。


元世祖忽必烈即位之后,比较注重与高丽的关系,元与高丽的友好关系渐渐恢复起来,并有一定的发展。


元世祖送王植(高丽王)回国,下诏“完复旧疆,安尔田畴,保尔室家”,也不再追究以前高丽的反抗者。后来,元世祖又将自己的女儿嫁给王植之子愖,后来愖之子又娶元公主为妃。这样,高丽王族与元皇室结成了甥舅之好。高丽统治者乐意借助元的强大来保护自己,以达到统治高丽的目的;元统治者也想利用高丽作为攻打日本的根据地。但终元一代,高丽是**的一个国家,元虽曾设征东行省于高丽,那也只是为了征日方便,基本上不怎么管高丽内部事务。因此,元世祖之后,到中国的高丽人相当多,他们中的不少人就在中国做官、侨居。许多精通汉文的高丽学者与僧人,有的是奉命出使,有的是私人游学,在中国,他们交结广泛,尤其是与中国文人关系密切。比如高丽著名诗人李齐贤,长期居住在中国,师从姚遂、元明善,赵孟頫等诗人,还奉命出使四川等地,他的《益斋乱稿》就有许多有关与元人交往,歌咏中国山水、历史、民俗风情的作品。他的作品被认为是朝鲜文字史上的优秀古典作品。

元朝是怎样管理西藏的

自13世纪中叶元朝:西藏正式成为****直接管辖的一个行政区域后,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直接治理的一个行政区域,尽管中国经历了几代王朝的兴替,但历代****始终对西藏行使着有效的主权管辖。

元朝对西藏的管辖,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一是将西藏设立为****的一个行政区域。元朝将整个藏区分为三道,设立了3个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简称宣慰司。在甘、青、川西北藏区设有吐蕃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在今四川甘孜州设有吐蕃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在今西藏地方设有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管辖乌思(今西藏中部地区)、藏(今日喀则地区)、纳里速古鲁孙(今阿里地区)。以上3个宣慰司的首领宣慰使均由帝师或**管理机构宣政院推荐,皇帝任命。

元朝与高丽的关系如何?

二是设立管理西藏事务的**机构宣政院。早在1264年,忽必烈在**设总制院机构,负责境内佛教事务和西藏地方的政教事务,由国师八思巴(西藏萨迦派首领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的侄子)掌管。八思巴之后由元朝宰相桑哥(藏族人)担任总制院使。1288年,宰相桑哥为了加强对整个藏族地区的统一管理,向忽必烈建议把总制院改为宣政院,使宣政院和中书省、御史台、枢密院成为平行的**四大机构。

三是清查户口。清查户口是元朝治理西藏的重要措施,元朝**曾3次派官员赴藏清查户口。1260年,忽必烈刚即位就派官员入藏调查清理户口,确定赋税的数额。1268年,又派官员赴藏第二次清查户口。这次清查了乌思藏的13万户属民户口,任命了万户长,确定了每个万户应该缴纳的贡赋数量。由于这次清查户口较为彻底,为后来完善驿站和建设地方行政体系提供了依据。1287年,元朝再派官员进藏第三次清查户口。

四是设立驿站。根据藏文史书《藏汉史集》记载,忽必烈即位初期就派官员进藏,按照各地道路的险易、土地的肥瘠以及人口的多寡,仿照汉地驿站制度,从青海的汉藏交界处至萨迦设立了27所驿站,其中乌思藏地区设有11所,由**直接派官员管理。后来又设立军站,特为军事行动提供方便。驿站的设立,是元朝对西藏地方和其他藏族地区有效管理的重要保证之一。同时,对加强藏族地区与内地的联系,促进藏族与各兄弟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亦起了很大作用。

五是对西藏地方各级官员实行任免、赏罚制度。八思巴之弟恰那多吉经忽必烈任命,掌管西藏地方事务,受封为“白兰王”,后来八思巴家族的锁南藏卜等人也被授为“白兰王”。恰那多吉死后,元朝设萨迦本钦一职掌管乌思藏三路军民万户,为西藏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宣慰使司都元帅、元帅、万户长等高级官员都须经宣政院或帝师荐举,由皇帝任命。****还向西藏各教派的一些上层僧人授以宁国公、文国公、国师、三藏国师、灌顶国师、大元国师、大司徒等名号。对西藏地方高级官员的处罚也由****直接掌握,有时还采取非常措施。如,第二任萨迦本钦贡噶桑布违抗八思巴,忽必烈派宰相桑哥带兵入藏,攻占了贡噶桑布所据的城堡,并处死了他。必里公(今墨竹工卡县直贡乡)万户起兵反抗萨迦,元朝派皇孙率军**萨迦本钦昂林,焚毁了直贡主寺,平息了直贡叛乱

元朝是怎么统一西藏

公元1240 年,阔端派多达纳波率领的**,进入西藏,在藏北热振寺**僧人五百名,使整个吐蕃的土司都为之颤抖,之后又派人去安抚。元朝恩威并施,使藏族对元朝产生了认同感和归属感,西藏从此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元朝设立宣政院,直接行使西藏地方管理,后又分设三道宣慰司:吐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吐蕃等路宣慰司都元帅府、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三路宣慰司都元帅府。

在宣慰司之下,元朝又设安抚司、招讨司、宣抚司和元帅府、万户府等,这些机构的设置,都对元朝对西藏地方统治的加强,发挥了积极作用。

扩展资料:

元朝首次把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有以下几点原因:

1、元朝初期,青藏高原上不同教派林立,实质上是割据状态,有利于元朝的统一。

2、元朝建立起的是一个横跨欧、亚的人类历史上面积最大的帝国,军力之盛,所向披靡。

3、忽必烈奉萨班侄子八思巴为国师,八思巴仿照藏文,帮助蒙古人创造了蒙文(八思巴文)。相同的宗教、相似的文字,蒙藏两族从此非常亲近。

参考资料:人民网-元朝加强对西藏地方事务的管理

元朝在西藏设置了什么机构管理西藏宗教事务

元:宣政院
宣政院:
朝掌管全国佛教事务并统辖吐蕃地区的**机构。初名总制院,于至元元年(1264)设立,以国师八思巴领之。二十五年,尚书右丞相兼总制院使桑哥,以总制院统领吐蕃各宣慰司军民财谷,责任甚重,宜加崇异,奏请用唐朝皇帝在宣政殿接见吐蕃使臣的故典,改名为宣政院,秩从一品,用三台银印。以帝师领院事。置院使二员(后增至十员),其为长者常以朝廷大臣担任,位居第二者由帝师推荐僧人担任。宣政院官属得自选用,与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并为元朝四个**的任官系统。灭宋后,即置江南释教都总统;至元二十八年,又分设行宣政院于杭州,掌江南各省佛教,其后曾两度废而复置。吐蕃发生变乱,亦设行宣政院前往当地处置,唯重大军事行动需与枢密院商议。诸路、府、州、县置僧录司、僧正司、都纲司,为宣政院下属地方机构,管理各地佛寺、僧徒。至大四年(1311),罢僧录等司,凡僧人词讼皆归管民官决断。至顺二年(1331),复于各省置广教总管府十六所,掌管僧尼政事,由宣政院选僧俗官任达鲁花赤、总管等职。元统二年(1334)罢。宣政院所辖吐蕃之地,分设三道宣慰司:吐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又称朵思麻宣慰司)、吐蕃等路宣慰司都元帅府(又称朵甘思宣慰司)、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三路宣慰司都元帅府(又称乌思藏宣慰司)。宣慰司下辖安抚司、招讨司、宣抚司和元帅府、万户府等。自宣慰使都元帅至万户等各级官员多以当地僧俗首领担任,由帝师或宣政院荐举,朝廷授职

总结一下我国在唐朝、元朝、清朝分别是以怎样的方式加强对西藏的管理用200字?

1、唐朝西藏叫“吐蕃”不是唐帝国的领土,双方是邻邦关系。除了和亲以外,其实也有多次战争。公元1253年,旭烈兀西征,平吐蕃。此后元朝设置宣政院,以宗教管理日常事务。蒙古没有文字,西藏上师八思巴创蒙文。从那时候起西藏和****的关系一直比较稳固。

2、元朝时期,在西藏设施乌斯藏万户,**军事上进行管理,日常还是放权利给各地的土司、**。并且,常册封西藏宗教领袖为法王。

3、清朝建立以后,由于信仰问题,对西藏极为优待。从顺治皇帝起,开始册封****和班禅额尔德尼。设施行省,同时仍旧采用土司、**管理世俗这一方法。经历准格尔叛乱以后,清****加强了对西藏的驻军。直到**,西藏的土司制度依然存在。

扩展资料:

清代,为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设立了部落事务院,管理西藏、新疆的民族事务。顺治皇帝册封五世****,康熙皇帝册封班禅大师。雍正皇帝和****、班禅**一起任命大臣治理西藏。

乾隆皇帝实行**梅抽奖制度,****先后册封****和班禅大师。新疆地区:乾隆皇帝**了大小和卓叛乱后,又立大将伊犁统管天山南北。1888年,左宗棠成立新疆省,**了新疆起义,打败了沙皇的入侵。

元朝是怎样管理西藏的

自13世纪中叶元朝:西藏正式成为****直接管辖的一个行政区域后,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直接治理的一个行政区域,尽管中国经历了几代王朝的兴替,但历代****始终对西藏行使着有效的主权管辖。

元朝对西藏的管辖,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一是将西藏设立为****的一个行政区域。元朝将整个藏区分为三道,设立了3个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简称宣慰司。在甘、青、川西北藏区设有吐蕃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在今四川甘孜州设有吐蕃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在今西藏地方设有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管辖乌思(今西藏中部地区)、藏(今日喀则地区)、纳里速古鲁孙(今阿里地区)。以上3个宣慰司的首领宣慰使均由帝师或**管理机构宣政院推荐,皇帝任命。

二是设立管理西藏事务的**机构宣政院。早在1264年,忽必烈在**设总制院机构,负责境内佛教事务和西藏地方的政教事务,由国师八思巴(西藏萨迦派首领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的侄子)掌管。八思巴之后由元朝宰相桑哥(藏族人)担任总制院使。1288年,宰相桑哥为了加强对整个藏族地区的统一管理,向忽必烈建议把总制院改为宣政院,使宣政院和中书省、御史台、枢密院成为平行的**四大机构。

三是清查户口。清查户口是元朝治理西藏的重要措施,元朝**曾3次派官员赴藏清查户口。1260年,忽必烈刚即位就派官员入藏调查清理户口,确定赋税的数额。1268年,又派官员赴藏第二次清查户口。这次清查了乌思藏的13万户属民户口,任命了万户长,确定了每个万户应该缴纳的贡赋数量。由于这次清查户口较为彻底,为后来完善驿站和建设地方行政体系提供了依据。1287年,元朝再派官员进藏第三次清查户口。

四是设立驿站。根据藏文史书《藏汉史集》记载,忽必烈即位初期就派官员进藏,按照各地道路的险易、土地的肥瘠以及人口的多寡,仿照汉地驿站制度,从青海的汉藏交界处至萨迦设立了27所驿站,其中乌思藏地区设有11所,由**直接派官员管理。后来又设立军站,特为军事行动提供方便。驿站的设立,是元朝对西藏地方和其他藏族地区有效管理的重要保证之一。同时,对加强藏族地区与内地的联系,促进藏族与各兄弟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亦起了很大作用。

五是对西藏地方各级官员实行任免、赏罚制度。八思巴之弟恰那多吉经忽必烈任命,掌管西藏地方事务,受封为“白兰王”,后来八思巴家族的锁南藏卜等人也被授为“白兰王”。恰那多吉死后,元朝设萨迦本钦一职掌管乌思藏三路军民万户,为西藏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宣慰使司都元帅、元帅、万户长等高级官员都须经宣政院或帝师荐举,由皇帝任命。****还向西藏各教派的一些上层僧人授以宁国公、文国公、国师、三藏国师、灌顶国师、大元国师、大司徒等名号。对西藏地方高级官员的处罚也由****直接掌握,有时还采取非常措施。如,第二任萨迦本钦贡噶桑布违抗八思巴,忽必烈派宰相桑哥带兵入藏,攻占了贡噶桑布所据的城堡,并处死了他。必里公(今墨竹工卡县直贡乡)万户起兵反抗萨迦,元朝派皇孙率军**萨迦本钦昂林,焚毁了直贡主寺,平息了直贡叛乱

元朝时,元世祖忽必烈设立了什么机构来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

设宣政院,专门负责对全国佛教事务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管理。

求采纳

元朝为加强对东南地区西域和西藏的管辖分别设立了什么管理机构?

宣政院:元朝在**设置宣政院,负责全国佛教和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元朝****在西藏委派官吏、驻扎**、清查户口、征收赋税,实行有效管辖,使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一个行政区域。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